創(chuàng)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前三季度凈虧損2.01億元,股票戴帽;轉型新能源前途未卜
11月4日,海馬汽車披露10月產銷數(shù)據(jù),公司10月銷量為1267輛,同比下降65.88%;1-10月累計銷量為23246輛,同比下降61.1%。顯而易見,海馬汽車受到了市場的嚴苛檢驗。
伴隨著銷量的持續(xù)走低,海馬汽車在資本市場也不景氣。在經歷了連續(xù)兩年的巨額虧損,今年4月,海馬公司股票被實行了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面臨退市危機,并兩次宣布出售房產以優(yōu)化和盤活存量資產。
一位業(yè)內人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汽車行業(yè)競爭加劇,像海馬汽車等企業(yè)需要認真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走,不然只能被時代淘汰。
虧損擴大,經營困難
財報數(shù)據(jù)對于企業(yè)經營狀況的顯示更為直觀。據(jù)海馬汽車發(fā)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海馬汽車營業(yè)收入為34.35億元,同比下滑15.07%;凈虧損為2.01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營業(yè)收入為11.12億元,凈虧損為2323.42萬元。
據(jù)此前海馬汽車發(fā)布的前三季度業(yè)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可能虧損為1.64億-2.44億元,這與實際虧損情況表現(xiàn)一致。
海馬汽車方面表示,第四季度公司將會繼續(xù)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fā)力度,加速產業(yè)升級,優(yōu)化整體布局,增加新的盈利點。
從輝煌到下坡路
面臨逐漸擴大的虧損,海馬汽車如今生存成難。實際上,在SUV紅利期,海馬汽車也曾從中獲益。
2016年,海馬汽車旗下S5月銷量破萬,年銷量超過10萬輛,這也助力海馬汽車當年的年度銷量達到21.6萬輛。2017年,海馬汽車銷量為14萬輛,雖然距離此前定下的30萬輛目標有一定差距,但銷量尚未脫離整個汽車市場的大體水平。在2018年,海馬汽車全年銷量僅為6.75萬輛,同比下滑51.8%,尚不足10萬輛。
海馬汽車業(yè)績表現(xiàn)方面也從2017年開始差強人意。2017年,海馬汽車凈利潤虧損9.9億元;2018年,海馬凈利潤虧損達16.37億元,同比再次暴跌64.5%。也正因業(yè)績連續(xù)兩年的虧損,今年4月,海馬公司股票被實行了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也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面臨退市危機。
賣房求生存
在面臨*ST海馬退市危機之后,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guī)則》規(guī)定,如果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繼續(xù)為負值,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
為盤活存量資產、求得生存,今年4月23日,海馬汽車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會正在積極主動采取措施,力爭盡快消除退市風險,其中主要措施就包括提升產銷量、優(yōu)化資源配置、處置閑置資產等計劃。也就是在這一天,*ST海馬宣布出售多套房產,用來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在4月23日和5月16日的兩次公告中,海馬汽車共對外出售房產401套。經測算,*ST海馬此次擬出售相關房產所實現(xiàn)的3.34億元,約占公司經審計總資產的2.91%、公司經審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6.84%;預計累計影響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約1.7億元。
海馬汽車方面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盤活公司閑置資產,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有利于公司的經營發(fā)展”。
新能源成救命稻草?
出售房產僅僅算是杯水車薪,海馬汽車也正思索更深層次的自救。據(jù)悉,海馬汽車于2018年宣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占到總銷量的30%。預計到2019年底,海馬汽車續(xù)航里程超400km的電動車將投放市場;2020年,海馬汽車還將推出全新電動可變車身平臺。
此外,海馬汽車旗下青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于今年8月正式成立,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其中,海馬汽車有限公司出資10200萬元,持有51%股權;海馬(深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9800萬元,持有49%股權。這也被視為海馬汽車轉型新能源的重要步伐。
據(jù)了解,早在今年7月6日,海馬汽車就曾發(fā)布《關于公司與關聯(lián)方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暨關聯(lián)交易的公告》,當時就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青雁科技的成立可以被看作是海馬汽車加碼新能源產業(yè)的正式落地。但與此同時,海馬汽車尚未公布該公司的具體規(guī)劃和渠道銷售等信息,在主流車企包括合資企業(yè)紛紛推出新能源車之際,海馬汽車的新能源規(guī)劃并不明朗。
如今的海馬汽車,在一線城市的市占率幾乎可忽略不計。據(jù)新京報記者此前走訪發(fā)現(xiàn),海馬汽車已經在北京、上海銷聲匿跡,廣州僅存一家經銷商,且位于距離市區(qū)較遠的增城區(qū)。
對于海馬汽車的未來,有分析人士曾表示,海馬汽車曾趕上汽車黃金年代,但陷于與一汽爭斗的海馬汽車,并未擁有核心技術?,F(xiàn)在,雖然取得了近乎獨立的地位,但在汽車行業(yè)面臨轉折、整個行業(yè)開始下滑之際,海馬汽車的未來更難預料。
(責編:郝冉)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