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成功IPO,這十年李書福都做了什么?

10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這場長達11年的收購之路圓滿落幕,前前后后吉利共花了27億美元,才在和其他競爭者的強勁pk中啃下沃爾沃這塊硬骨頭。10年后的今天,沃爾沃幾經波折后終于成功IPO,價值也翻漲幾十倍,這無論是對于中國汽車產業(yè),還是放眼整個世界汽車工業(yè)發(fā)展史,都是精彩的一筆。對于沃爾沃來說,從當初”賣身”,到如今再度“飛上枝頭”,這背后李書福和他的吉利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作為一個民營企業(yè)家,李書福的格局對事態(tài)的發(fā)展又影響幾何?

身為一個商人,堅信相比利潤營收,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才是第一生產力

汽車行業(yè)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yè),李書福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他便以半個技術人員的身份投身汽車行業(yè),為了一個問題一泡車間就是一整天。而后,吉利的第一臺車“豪情”面世,由于價格上的優(yōu)勢,吉利一路高歌猛進。但李書福并沒有一味地堅持這種價格戰(zhàn)的打法,經過漫長而充分的市場調查后,為了做大做強,在2007年吉利在李書福的決策帶領下,迎來了第一次由價格優(yōu)勢取勝向技術先進的轉型。此次轉型建起了先進的整車、發(fā)動機、變速器等產品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fā)體系,掌握了爆胎監(jiān)測與安全控制系統(tǒng)等一批新技術。

沃爾沃成功IPO,這十年李書福都做了什么?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歷經了轉型升級的吉利,成功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逆勢上揚,成為汽車行業(yè)中首屈一指的民企代表。也是這次轉型,為吉利后來收購沃爾沃汽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yè)家就要保持“純真”,對技術發(fā)展的關注不能低于對營收利潤的關注,及時認清時勢,找準企業(yè)所在行業(yè)的關鍵核心點。如果是技術,就主抓技術,如果沒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就只能跟著別人在后面跑,把企業(yè)的生死和第三方綁在一起,是很可惜的。所以企業(yè)家應該嚴謹思考,寧可慢一點,也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利潤會像技術進步的獎勵一般同步而來。做人要做實在人,做企業(yè)家要做實干家。

熱度可以帶來關注,但大方撕掉外界賦予的標簽理性示眾,才是最好的公關策略

在2020年福布斯公布的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我國只有兩位企業(yè)家入圍,其中一位就是李書福。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是,李書福是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是一個很有錢的人。因此,網絡上關于他身價和財力的輿論也一直沒有斷過,但他本人對這類富豪排行榜并不感興趣,也沒有任由輿論發(fā)酵,圍繞這一點制造更多話題,而是站出來大方和大家趣“侃”起自己的工資來:“我一年的工資加上香港的獎勵制度一共是39萬港元。”直接拒絕了流量帶來的所謂的“紅利”。

沃爾沃成功IPO,這十年李書福都做了什么?

吉利作為推動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被大眾關注也是在所難免,這種情況下,保持清醒,真實對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李書福就曾多次大方表達自己的財富觀,他曾說:“我基本都捐給了李書福慈善基金會,用于吉利的教育事業(yè)。”拒絕利用沒有營養(yǎng)的熱度來為自己貼上所謂的“有錢”的財富標簽,以理性的態(tài)度去面對網絡的輿論,做一個“人間清醒”,直截了當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把時間花在真正該做的事情上面,也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談到夢想,李書福直言不諱的說,他追求的是如何使整個中國的汽車工業(yè)不斷提高競爭力,在全球能夠受人尊敬??梢妼τ诶顣碚f,對行業(yè)發(fā)展的關注要大于個人。企業(yè)家需要具備權衡夢想和金錢重量的能力,也要敢于為了長遠發(fā)展拒絕快速變現的物質誘惑。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認準一個方向走下去也是成功的充分又必要條件

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難免面對無數新的選擇和數不盡的坎坷,在嚴峻的大環(huán)境下被淘汰的企業(yè)更是數不勝數,以2019底爆發(fā)的新冠疫情為例,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幾乎所有的企業(y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無數實體企業(yè)面臨經營“滑鐵盧”。不光是企業(yè),許多個人實體戶經過這樣的大起大落也多少都有些坐不住了,十分擔心自己的未來。

沃爾沃成功IPO,這十年李書福都做了什么?

面對人生路上的世事無常,李書福認為人們追求的應該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人們感覺到失敗了沒意思,成功了也沒意思,要在成功和失敗之間才有意思。無論身處哪種境遇,保持初心,堅定做好一件事。李書福眼里就只有造汽車這一件事,因此吉利從0到1到現在成為中國民營汽車企業(yè)的領頭人也是請了無數的咨詢公司,經歷了無數次的技術變革,磨掉了無數層皮,才淬煉出來的。結果好在他不僅造出了汽車,還把吉利做成中國民營汽車企業(yè)的排頭兵。

企業(yè)家要有一顆“大心臟”和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環(huán)境的變故就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從而失去了獨立思考和化危機為機遇的能力,這樣只會導致路越走越窄,最終走到了死路。一遇到危機就開始懷疑人生,實在沒必要,有時候太急于向前尋找出路,也是一種后退。

正確利用“野心”,駐足長遠發(fā)展實現從1到多,同步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fā)展

為造汽車放狠話,“野心”已經公之于眾,就必須要做點什么。為了保證吉利以技術上的突破升級維持長遠發(fā)展,吉利需要一個歷史久地基堅固的學習榜樣。于是李書福就咬著牙,2010年從福特手中收購了沃爾沃,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業(yè)內人士到普通民眾,無一不認為此舉是“蛇吞象”的現實版。但李書福有自己的一本賬,也有敏銳的判斷,未來的汽車工業(yè)新能源方向是大勢,而沃爾沃以新能源技術自居,從一開始這就是一筆著眼未來的投資。最終,他以27億美元的價格贏得了被他視為“夢中情人”的沃爾沃,也讓世人看到了這樣一部蛇吞象的好戲。收購以后沃爾沃的技術被吉利很好地吸收,吉利汽車現在已經是中國數一數二的民族汽車品牌了。

直到今天,歷史性的一幕又再次上演,沃爾沃重啟IPO計劃。不少人又會對這一行為表示不解:這不是放虎歸山嗎,李書福到底是怎么想的?實際上,李書福要做的,只不過是要把放虎歸山變成如虎添翼。

沃爾沃成功IPO,這十年李書福都做了什么?

沃爾沃IPO后,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價值成幾十倍猛漲,吉利控股集團仍將保留其大股東地位這一點對于吉利提高企業(yè)的自有資本的比例,改進企業(yè)的資本結構,從而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增強企業(yè)的發(fā)展后勁是有很大好處的。對政府來說,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也促進了金融業(yè)和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fā)展。而且從李書福本人的企業(yè)家格局和追求來看,沃爾沃IPO后的價值觀和他本人是一致的。沃爾沃表示會全面推進智能電動科技能力建設,正好滿足李書福想要提高整個中國的汽車工業(yè)的競爭力,促進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的“野心”,從宏觀上來看,對于中國的汽車工業(yè)長期發(fā)展是雙贏的一舉,因此他也被不少網友評論為“心里有圖的人”。

企業(yè)家有野心是好事,每個干大事的人都必須有野心,要敢做夢,但什么事情都有AB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野心”會成就一個人,也會搞垮一個人。就好像,三碗大米飯既能讓人吃飽也能讓人開始吃藥,關鍵在于是不是在合適的時機做了對的事,把“野心”精準落實到位。此前收購沃爾沃就有人說吉利這是在逞一時之快,但事實證明,吉利爭的,不是一時長短,而是一生之長短。格局和眼界打開后,小樹苗何愁長不成一顆參天大樹呢?

格局,體現不出一個人的上限,但能決定一個人的下限。風卷殘云的商場上,為達到利益無數人無所不用其極,但李書福在經營吉利集團數十年間,有自己的一本生意經:“商業(yè)的樂趣在于既交朋友又做交易,商業(yè)的最高境界是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真正的企業(yè)家一言一行都是堂堂正正的,他們會將善意和友好化為扶搖直上的羽翼,而非傷己的軟肋和謀利的武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