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孫宏斌將對樂視更名 樂視網回應稱不清楚)
隨著樂視網15位高層的新任命陸續(xù)到位,新樂視體系的重要崗位完成了一次徹底的換血。
樂視網CEO梁軍一口氣發(fā)布六封郵件,先后任命袁斌、劉淑青、張昭等11位高管,從財務等重要關口到業(yè)務架構,融創(chuàng)完成了徹底把控。
不過就在樂視網迎來了孫宏斌上任掌門之位后的最大一次架構調整之際,業(yè)內有消息傳出,孫宏斌正在考慮更換“樂視”名稱,而樂視網也將啟用新LOGO,與樂視系去年1月份啟用的LOGO做出區(qū)分。
8月16日,《證券日報》記者就此消息向樂視網方面求證,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不清楚?!?/p>
而樂視網一位高管聽到該消息,一臉茫然,反問記者:“樂視要改名?我怎么不知道?!?/p>
回應稱不清楚
日前,有消息稱,樂視網早已不再使用在內部被稱為“四節(jié)棍”的四色logo,新logo正在設計中。更有傳言稱孫宏斌正考慮為上市公司更名,也許不久的將來,樂視將成為歷史。
對此,樂視網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回應稱:“不清楚?!?/p>
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樂視在未來更名,有這種可能性,畢竟孫宏斌對將新樂視與賈躍亭掌控的舊樂視切割的意愿非常強烈。
“目前樂視的債務主要集中在非上市的手機業(yè)務,新舊樂視體系同名,則將導致討債人集中在上市公司樂視網辦公地,妨礙公司正常運營。但即使 樂視 改名也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改了名,討債人是否能放過上市公司尚不得而知;二是,改名后樂視的品牌附加值將大打折扣,這也就意味著孫宏斌當初為樂視品牌支付的溢價打了水漂?!毕沩炠Y本董事沈萌表示。
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孫宏斌改名樂視,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不會貿然行動。畢竟當初其入主樂視,在看中樂視資產和資源的同時,也是沖著其品牌價值而來。”
融創(chuàng)系人員占據要位
業(yè)界對樂視或更名廣泛猜測,也是源于樂視網的此次大規(guī)模人事變動。
近日,樂視網迎來了董事長孫宏斌掌舵以來的首次大范圍高層人員變動。公司此次主要進行了11個重要崗位的人員調整。調整后,樂視網的全新業(yè)務格局也已初步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被提拔的高管大部分來自樂視內部,而任樂視網高級副總裁的劉淑青則來自孫宏斌旗下的融創(chuàng)中國。
劉淑青在融創(chuàng)中國工作已有13年,是融創(chuàng)的老員工,一直主抓融創(chuàng)系公司的財務,而此次孫宏斌派其再來把關樂視網的財務,可見其對樂視資金的重視。
樂視網表示,聘任劉淑青是出于提升上市公司風險管控能力,有效支撐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達成的考慮。她將全面統籌樂視網的人力資源、法務、財務及行政管理工作。
與此同時,為提高樂視網的運營合規(guī)性,更有效地進行業(yè)務管理,公司還任命謝海楠為樂視網知識產權副總裁,負責全球知識產權業(yè)務的整體規(guī)劃及管理工作;任命王正槐為樂視網戰(zhàn)略運營總經理,負責協助CEO制定戰(zhàn)略目標,確定公司的業(yè)務規(guī)劃、經營方針;任命顧婷婷為樂視網政府事務總經理,負責公司政府事務體系的規(guī)劃及建設。
除了人事調整,在此前新樂視已在業(yè)務架構上進行了大幅變革。樂視網相關負責人曾記者表示,調整后的新樂視將把重心放在大屏、自制和影視,公司的新組織、新團隊、新文化已基本確立。
雖然業(yè)務架構的調整已經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樂視的重要公司樂視影業(yè)的重組尚無結果,樂視網承諾審議重組方案和復牌的期限已在逼近。
8月15日,樂視網再發(fā)《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間進展公告》,公告強調,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標的公司為樂視影業(y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調整內容主要包括:“因股權結構發(fā)生調整,標的公司股東增加至46名,本次交易的交易對方或將增加至46名;標的資產交易價格預計將會發(fā)生下調,但具體金額尚未最終確定;重新確定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定價基準日;募集資金總額調整等。”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海”,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