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樂視網:融創(chuàng)15億元融資款已支付)
今日上午,針對有媒體質疑融創(chuàng)對樂視網的15億元融資款仍未到賬事宜,樂視網內部人士解釋稱,媒體存在誤讀,目前引入的戰(zhàn)略投資者168億元融資均已支付,融創(chuàng)15億元融資款也包括在內。
樂視半年報細節(jié):融創(chuàng)15億未到賬 賈躍亭變賣資產
樂視系公司的資金鏈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旗下上市公司樂視網的表現。
8月28日晚間,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樂視網,300104)披露了2017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樂視網營業(yè)收入為55.8億元,同比降低了44.56%,凈利潤為-6.37億元,同比大幅降低323.91%,基本每股收為-0.32億元。
對于業(yè)績虧損原因,樂視網解釋稱,由于公司所處行業(yè)特點,當期的版權攤銷、CDN以及人力成本等營業(yè)成本并未下降,但由于受到樂視體系關聯方資金狀況的影響,加之公司品牌受到一定沖擊,隨之客戶粘性出現波動,公司的廣告收入、終端收入以及會員收入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這是樂視網在經歷管理層的巨大變動后,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
今年7月,樂視網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宣布辭任樂視網董事長。樂視網第二大股東嘉睿匯鑫的實際控制人、融創(chuàng)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新當選為樂視網董事長。
在賈躍亭退出樂視網的日常經營管理后,現在的樂視網管理層提出了“新樂視”的概念,其半年報顯示公司的戰(zhàn)略是:“集中資源聚焦大 屏生態(tài)優(yōu)勢領域,結合分眾自制和內容開放的內容戰(zhàn)略,并輔以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手段,打造以智能電視為核心的大屏互聯網家庭娛樂生活?!?/strong>
從樂視網新披露的半年報看,“新樂視”沿著新戰(zhàn)略起航前,仍有不少風險和問題需要面對,其中就包括巨額的關聯交易,在樂視非上市體系深陷資金困境的當下,樂視網許多對關聯公司的應收賬款存在難以收回的巨額風險。
此外,樂視網的半年報還披露了許多值得玩味的信息,包括賈躍亭和賈躍芳姐弟收回對樂視網的全部借款、融創(chuàng)對樂視致新的投資尚有15億元沒有到位,樂視金融將納入樂視網,以及樂視云悄然引入了新的投資者。
下面是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的關于樂視網半年報的7個細節(jié):
融創(chuàng)尚有15億元的投資款未到賬
根據樂視網披露的信息,其他應收賬款一欄的數字較2016年末增加了218.31%,樂視網稱,主要是報告期內控股子公司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引入投資者天津嘉睿匯鑫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增加應收投資款約15.42億元所致。
今年1月,融創(chuàng)中國旗下的嘉睿匯鑫攜150億元資金馳援樂視,投資了樂視網(涉及金額60.41億元) 、樂視致新(通過老股轉讓和增資擴股方式,涉及金額79.5億元)和樂視影業(yè)(涉及金額10.5億元)三家公司。
樂視致新上半年虧損2.8億元
從主要參股控股公司來看,樂視網控股子公司樂視致新在2017年上半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營業(yè)收入為46.5億元,凈虧損了2.8億元。
樂視致新的主營業(yè)務是樂視電視,即樂視的“大屏生態(tài)”,根據收入構成表,樂視網終端業(yè)務1至6月份的收入金額為23.6億元,較去年降低54%,不過終端業(yè)務的營收仍然在營業(yè)收入占到了42.61%的比重。
此外,樂視網披露的存貨金額達14.4億元。樂視網稱,2017年6月30日,存貨余額較2016年末增加52.32%,主要是控股子公司樂視致新本期新增庫存商品所致。
樂視金融將納入樂視網
樂視網在半年報中披露,目前上市公司正在與相關方商議受讓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權事宜,樂視投資旗下樂視金融類業(yè)務優(yōu)先部署支付牌照、小額貸款牌照、樂信金服平臺,并配套財訊平臺、財富管理及其相關牌照,目前正積極部署民營銀行、保險、 征信等方面的牌照申領。
樂視網稱,目前此事項相關的審計評估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如若交易達成,將良好解決公司的部分關聯應 收款問題,并且此次投資對于樂視網在融資渠道、資金籌劃、管理等方面經驗及資源積累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目前,樂視金融的運營主體樂信(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數家樂視金融旗下各公司的股東均為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背后股權經過穿透,實際控制人為賈躍亭和他的姐姐賈躍芳。
澎湃新聞此前獲悉,樂視網管理層已經和樂視金融團隊進行了溝通,討論了樂視金融納入到上市體系中的事宜,樂視生態(tài)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已經同意將樂視金融移交給樂視網。
樂視網歸還全部賈躍亭和賈躍芳的借款
值得一提的是,應付關聯方債務一欄顯示,在樂視網資金狀況緊張的當下,樂視網償還了賈躍亭和其姐姐賈躍芳260萬元和4.3億元的貸款。
樂視網還款后,賈躍亭和賈躍芳對樂視網的承諾借款全部收回。
賈躍亭和賈躍芳對樂視網的借款情況
根據樂視網披露的信息,賈躍亭在2015年5月出具股份減持計劃,稱將減持自己所持有的樂視網股票,將其所得全部借給公司作為運營資金使用,借款用于公司日常經營,借款期限將不低于60個月,承諾時間為2015年10月30日。
而賈躍芳則在2014年12月11日和2015年2月2日兩次做出承諾,向公司借款1.78億元和15億元,借款期限不低于60個月,免收利息,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2016年年報顯示,樂視網歸還了賈躍亭和賈躍芳20.68億元和9.68億元的借款,此次則在承諾借款尚未到期的情況下,將剩余的借款全部進行了歸還。
賈躍亭此前還承諾:已經減持所得資金將全部借予上市公司使用,上市公司進行還款后,還款所得資金賈躍亭先生將自收到還款之日起六個月內全部用于增持樂視網股份。
樂視網高管增持
根據樂視網半年度報告,樂視網財務總監(jiān)楊麗杰(已離任)、董事會秘書趙凱、高級管理人員高飛、金杰吳亞洲在報告期內增持了樂視網股份,合計共增持376.45萬股。
樂視網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持股變動
與高管增持同期發(fā)生的,是中郵基金對樂視網的押注。
報告期內,興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郵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增持樂視網220萬股,持股比例達到1.23%,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郵信息產業(yè)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則減持樂視網12.92萬股,持股比例為1.06%。7月8日,中郵創(chuàng)業(yè)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網掛出公告稱,基金管理人決定自7月7日起對公司旗下部分基金持有的樂視網股票進行估值調整,調整后估值價格為22.37元。隨后,多家公募下調對樂視網的股票估值。
樂視云引入投資者匯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樂視網的半年報披露,2017年樂視云計算有限公司引入投資者匯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后,本公司對云計算公司的持 股比例由50.00%變更為47.21% 。
這是樂視網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融創(chuàng)中國旗下的嘉睿匯鑫后,上市公司體系再次披露新的投資者。
根據匯天網絡官方網站介紹,匯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集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大數據和云計算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yè)。
報告期內,樂視云的營業(yè)收入為7.18億元,凈利潤虧損8030萬元。
解決關聯交易問題及風險
樂視網向來被詬病頗多的,是對樂視系龐大和復雜的關聯交易問題,而下決心與樂視非上市體系做切割的“新樂視”,從中期報告顯示,已經展現許多變化。
樂視網披露的關聯交易情況
根據樂視網披露的購銷商品、提供和接受勞務的關聯交易情況,樂視網和樂視非上市體系之間的關聯交易發(fā)生額在報告期內顯著減少。
以樂視手機業(yè)務的運營主體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為例,報告期內,樂視網對樂視手機的關聯交易為4587萬元,而上期發(fā)生額為7.79億元。
不過,樂視網和非上市體系之間的關聯交易,仍然面臨巨額的應收款項目回收的風險。
樂視網稱,截至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95.4萬元,占資產總額的比重為26.70%,較高的應收賬款余額導致公司流動資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同時,截至2017年6月30日關聯方應收賬款余額52.4億元,占總應收賬款的比重為51.85%。
樂視網稱,列舉了四項關聯方應收賬款的還款保障措施,一是除已償還和小額欠款,公司已與主要欠款方達成還款計劃,根據還款計劃的約定,前述應收賬款將分階段還款,并最終定于2017年年末全部收回。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將督促相關主體按照雙方約定付款進度付款。但截至目前,主要欠款方資金情況持續(xù)緊張,未嚴格執(zhí)行還款計劃。
二是通過非上市部分大力提升業(yè)績水平,非優(yōu)勢業(yè)務收縮戰(zhàn)略,使得逐步產生正向現金流,使之成為上市公司應收賬款還款的保障之一。樂視網稱,非上市公司通過變賣部分資產、積極引入新的投資者等方式籌措的資金也將成為公司應收賬款還款的重要保障。截止目前,變賣部分資產、引入新的投資者等籌資工作正在按照計劃推進。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