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01

2018年行至三分之二,真不知道該用跌宕起伏,還是用毫無波瀾來形容它。

我們也再沒看到papi醬和咪蒙這樣王炸級別的內容網(wǎng)紅,新媒體圈刷屏的《六年,公號改變命運》里面所涉及的人物,其實還是那些老人家,六神磊磊、黎貝卡、徐滬生,還有新世相的掌門張偉。

絕大多數(shù)95后和00后是不知道新世相的前身“世相”的,也不知道那句”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原意所指。一切,似乎都陷入了總結和反思的階段,于是乎不停有公號文章復盤1978年、1998年和2008年。

幸好,我們還有“錦鯉本鯉”楊超越,”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時能出頭“的王菊,“鎮(zhèn)魂男孩”朱一龍,不然這個2018年得多無趣啊。

用飯圈一句流行的矯情話術來形容今年的粉絲應援現(xiàn)象再好不過,“是你身載光風霽月,光耀我一整段人生”。粉絲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楊超越、王菊這樣不拘一格的女藝人,其實,也成就了如今商業(yè)化更為成功的新世相。

我看到關于粉絲文化的一個定性解讀,是一段略長沒有斷句的文字,大家可以憋口氣再看:“指一個個體或者群體由于對自己內心虛擬的對象或者是現(xiàn)實存在的一個對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費并由此生發(fā)的為了自己喜愛的對象消費和付出無償勞動時間的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傳媒以及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總和”。

以前的世相是文藝教主,現(xiàn)在的世相是情緒收割機,亦是一種文化消費現(xiàn)象。放在飯圈,新世相其實也是在情感界走了花路C位出道的,其內容和營銷邏輯都在于給粉絲發(fā)行情感社交貨幣。每天接近凌晨的時候,世相君和粉絲們嘮嘮內心的嗑,好像每天都在和你說,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所以,改變潮水方向的,不是文藝青年,而是粉絲文化。

02

粉絲文化的構成基礎,其實在于現(xiàn)實中缺失的社會關系,少男少女們總是在疲于奔命的職場和生活中無限掙扎。所以,這樣的趨勢開始流行起來:女明星閨蜜化、男演員兄弟化、流量小生男友化,情況就如同時代缺什么,就會有什么樣的偶像填充空白。每一個年輕人理想的社會關系,投射成了他們對明星偶像“愛的標記”。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起有缺點、會吵架的另一半,帶有偶像濾鏡的愛豆更符合追星族心中的完美情人形象。當然,對于粉絲來說愛豆不僅僅是情人,他們外表完美,性格開朗,善良有禮,積極向上,簡直是一切美好的化身。

那么,楊超越呢?她自成一派,所以才顯得與眾不同。對于粉絲來說,楊超越是”女兒化“,粉絲自稱“媽媽”稱呼她則為“崽”,這兩個詞把養(yǎng)成系的精髓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粉絲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將楊超越重新視為親和的、可觸及的、貼近真實生活的人,也建立了心理上的親密關系,并從中尋找對自己生活的認同和意義。

而對于飯圈以外的人來說,楊超越是“錦鯉化”,他們頻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貼上“轉發(fā)這個楊超越,然后加上自己的愿望”。就這樣,有關于楊超越的泛娛樂信息,借助社交媒體不斷延伸,然后破壁,成為了全民熱議的現(xiàn)象。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因為經常在網(wǎng)上沖浪,且樂于在評論下面互動,在飯圈盛事之一的微博粉絲嘉年華上,楊超越收獲了一個獎項叫做“年度控評藝人”,獎項由粉絲代表給她頒發(fā),這大概是關于楊超越現(xiàn)象最有意思的一個注解。

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廣泛性讓楊超越粉絲群體得到了極大擴張,畢竟她在屏幕上破音、脫鞋、爆金句等等,都是熱搜體質的豐富物料。但社交輿論場的公開性和公共性也讓非粉絲群體入場提供了便捷,剛滿20歲的楊超越需要和她的粉絲一起,抵御詆毀,同時虛心接受批評,而這正是飯圈控評文化的趣味所在。

我所看到的最合適的一個解讀,來自@艷光四射性冷淡,他說,楊超越更像一面鏡子,喜歡她的人會照到自己對于笨拙的容忍,手足無措和自憐,還有幼態(tài)置身成熟系統(tǒng)下的慌張。不喜歡她的人看到自己對于公平和資源的錙銖必較,對別人運氣的不甘,對或多或少虧待過的自己摒棄同情。但用奴隸主的心態(tài),去評判斗獸場里活生生的人,這就是惡。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楊超越在《創(chuàng)造101》節(jié)目里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可能是憑一些傻氣、一些幽默感站到這個位置,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站到我的位置去體會一下這種恐懼感,但這是別人對我的支持,我不能辜負她們。再害怕也會站在這。”楊超越走紅的最初輪廓在于她的性格和表現(xiàn),但之后是“村民”,也就是楊超越的粉絲主導了她走紅的話語權。

楊超越后來哽咽說“幸運是平分給每一個人的,此刻的幸運之后會付出代價,我就在承受這個高度的代價?!笨雌饋?,楊超越并不像茨威格評價瑪麗·安托瓦內特的那樣,她也明白,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那我們不禁自問一句:在社交媒體上、在應援現(xiàn)場中,粉絲與楊超越這樣的平民偶像,究竟有多遠的距離?是否依舊是那45度角的仰望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03

“YOU”—網(wǎng)絡時代的我們,在2006年被美國《時代》周刊給予年度人物的角色,被動的、原子般的受眾真正成為主動參與者。這用來形容當下中國的粉絲應援再恰當不過。粉絲與愛豆之間,粉絲與粉絲之間的交往結構不斷發(fā)生重建與結構,從而形成了新型的社交文化生態(tài)。

全媒派曾經做過一篇《粉絲即經紀》的報道,在飯圈搞運營,其實跟互聯(lián)網(wǎng)運營的思路很接近——一個產品的運營,需要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三大支撐,這樣的分工也在飯圈內形成了常態(tài)。而許多粉絲也曾經談到,自己一身新媒體技能其實都是在追星這條“不歸路”上學會的:做圖、排版、剪輯、策劃、文案,為了偶像硬生生煉成十八般武藝。

在“內容運營”方面,后援會一般設置專門的資訊組,追蹤網(wǎng)絡中偶像的各種痕跡,甚至到國外網(wǎng)站深扒,只為了將熱騰騰的資訊奉獻給粉絲們。而這些努力,也讓各大后援會本身成為了偶像第一手信息的集散地。

粉絲群體在既有的偶像影像資料中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將原始文本的媒介產品轉化為另外一種媒介產品,比如微博上的短視頻和表情包,比如B站上的鬼畜和彈幕,這都體現(xiàn)出粉絲的二次創(chuàng)作與解構精神。粉絲群體通過這種文化創(chuàng)作獲得自我認同,并能在自己的族群內部獲得認可,自己創(chuàng)作的二級文本形態(tài)也能經由其他粉絲的疊加創(chuàng)作,形成三級、四級甚至更多層級的文本形態(tài),循環(huán)反復,由此催生粉絲族群生成產品的繁榮。

這些在楊超越這里,顯得更加透明,她的全國粉絲會直接在微博上公開了粉絲會組織架構,從線上到線下,從凈化、打投、反黑、控評、網(wǎng)宣、輪博,到線下活動、各地應援,粉絲會內部還細分了主頁組、美工組、視頻組、文案組和前線組,粉絲在身份認同、群體構成、組織運作上,成熟得不像95后和00后。

在微博粉絲嘉年華上,線下的應援則更為明顯,比如上百個攤位,大部分由各家粉絲團自行組織搭建,他們在攤位免費送偶像周邊;對于站子而言,厲害的資源站站長往往會自己掏腰包跟拍偶像,在現(xiàn)場她們擠在最前排,拿著長槍短炮專注拍照。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去年在798參加過一次微博粉絲嘉年華,今年最直觀的改變便是類似音樂節(jié)的場地,容納了更多粉絲,他們從四面八方而來,真情實感舉著偶像手幅,這和當年高曉松、許知遠們從北京坐火車到上海參加羅大佑內地第一場演唱會的場景并無二致。只不過,新一代年輕人有了自己的養(yǎng)成方式。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相比起現(xiàn)在光說不練假把式的所謂文藝青年,楊超越和她的粉絲后援團隊行動力和執(zhí)行力都要強很多。在文藝青年和炒幣青年都在談信仰的時候,不談信仰的粉絲才是那個真正為愛豆充值的群體。

當然了,還是有人不斷要發(fā)出娛樂至死的觀點,但我們應該承認,無論身份、階級、民資、教育等方面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只要是人,尤其是年輕人,娛樂通常都是需要的。用麥克唐納的話說:“大眾文化的花招很簡單——就是盡一切辦法讓大伙高興”。在喪文化流行的時候,楊超越和她的粉絲們還能帶給大家高興,從這點上看,她已經天然具備一個女藝人潛質了。

另一方面,在粉絲社群的影響下,粉絲們能夠自發(fā)抵制不良消費行為,規(guī)制過度瘋狂的追星行為,甚至為偶像捐款做公益,比如楊超越全國粉絲會就給她家鄉(xiāng)江蘇大豐區(qū)家庭貧困的學生搞過愛心捐資。

04

粉絲族群崛起的根本意義就在于打破了原本橫跨在明星和大眾間不平等的權力結構,重新分配生產、流通和消費環(huán)境中的責任,更多被視為“邊緣”和“小眾”的文化樣式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事實上,社交媒體、明星與粉絲三者處在一個各取所需、相互依賴的文化產業(yè)鏈上,并且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粉推經濟的不斷迭代,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還會變得更為密切。

從粉絲到偶像本人,從視頻平臺到社交媒體,各個環(huán)節(jié)內容的流動、共享、協(xié)商甚至對抗,造就楊超越。

楊超越被群嘲的時候,人民網(wǎng)還出來發(fā)聲說,她的逆襲是一種被忽視的草根力量,她的背后有大量“努力卻得不到關注”的普通人,他們渴望發(fā)光,相對精英階層,日常充滿了壓力和焦慮,看到楊超越在節(jié)目里放聲大哭,理直氣壯地釋放自己的害怕和不安,他們有著同感,從中獲得壓力的釋放。

超越妹妹的美貌是真實存在的嗎?今天也是給超越控評、點贊、打榜的一天,這些是村民的日常。被一部分文藝青年所嘲諷的追星,恰恰有著某種篤定、堅持和行動力,而這恰恰是一代文藝青年所缺失的,這可真是奇妙的隱喻。好了,雖然我pick的是孟美岐,但仍愿意捍衛(wèi)楊超越存在的價值。

而從另一個視角去類比,當你看到粉絲嘉年華現(xiàn)場粉絲在雨中的熱情、風中的呼喊和不顧泥濘的雀躍時,你或許會感嘆一句: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這本質上是一場屬于這個時代年輕人的修行。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8-22
粉絲需要歡樂場,人民需要楊超越
012018年行至三分之二,真不知道該用跌宕起伏,還是用毫無波瀾來形容它。絕大多數(shù)95后和00后是不知道新世相的前身“世相”的,也不知道那句”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原意所指。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