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產拉開2018年中國經濟的大幕。
從發(fā)達國家過往的社會演進可以看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商業(yè)發(fā)展達到一定水準之后,新中產人群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80、90一代迅速崛起,他們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各自在所處的行業(yè)做到中層甚至高層管理者,收入穩(wěn)定并在工作所在的城市擁有房產,優(yōu)渥的條件決定了他們同上一代人迥異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
新中產與消費升級,是經濟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一體兩面。無論在消費電商、實體零售還是近兩年大火的新零售中,他們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雖然國內有關新中產人群規(guī)模有多大尚未有定論,2017年馬云預測中產階級將在5年內超過5億人,2013年時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到2022年中國75%人口將步入中產階級,新中產群體不斷龐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消費人群的變遷決定了經濟的最終走向,研究新中產已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共識。他們擁有什么共同屬性?他們有什么消費偏好?企業(yè)該如何轉型才能獲得這一族群的青睞?答案繁多卻激勵人心,可以說未來商業(yè)得新中產者將得天下。
得新中產者得天下
新中產的誕生離不開中國經濟整體發(fā)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開啟了騰飛的歷程。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GDP增速連續(xù)12年保持著8%以上的增長速度狂奔。國家層面,為了應對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產業(yè)升級的壓力,高校擴招政策促使社會每年誕生數(shù)百萬優(yōu)秀人才。經濟層面,隨著互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網的蓬勃發(fā)展,大量有學識有抱負的畢業(yè)生在歷練中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去年,吳曉波頻道聯(lián)合新浪財經、央視市場研究、智聯(lián)招聘、脈脈發(fā)布《2017新中產報告》,報告中對新中產進行了重新定義,不再單純的以收入和資產的財務進行界定,更加強調他們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的認同概念。吳曉波認為他們具備新審美、新消費、新連接的特點。
消費行為中他們具備以下四大特點:
第一、他們更注重品質消費,價格不再是唯一衡量指標。2016年至2017年,吳曉波頻道進行兩次累計11萬人次參與的新中產問卷調查,關于消費時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問答中,選擇相比價格更重品質的比例位列第一。作為“有錢”一族,廉價產品不再是新中產消費的首選項,私人訂制、個性品牌和高性價比的高質量品牌更受他們所青睞。
第二、大眾產品興趣減弱,更相信“精選”的力量。中國經濟經歷一個很長的“復蘇”期,改革開放早期人們收入雖然不斷提高,可消費理念上更傾向于購買剛需型的大眾產品。新中產以80、90后為主力軍,多居于一、二線城市,年收入在10萬以上?;ヂ?lián)網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收入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權。因此新中產族群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去追求有品質、有態(tài)度的生活,享受型消費成為新中產的一大特征。曾經統(tǒng)治中國消費市場的大眾產品吸引力不再,“精選”模式新品牌成為他們的最愛。
第三、注重產品顏值和體驗,品質消費漸成主流。從滿大街的阿迪達斯、耐克,到無處不在的小米、華為。新國貨運動爆發(fā),國產產品在顏值和體驗上的屢屢進化,不斷沖擊著“崇洋媚外”的商業(yè)文化。新中產消費者更注重消費中的參與、體驗和感受,無論傳統(tǒng)的服飾美妝市場,還是新興的手機、數(shù)碼市場,能給新中產帶來顏值和體驗上滿足感的產品,已成為他們衡量是否最終購買的兩個必要條件。
第四、消費不再止于買與賣,情感元素占比越來越高。相比于上一代人的省吃儉用消費觀念,新中產族群喜歡藝術、熱愛旅游、愛音樂、愛看電影。中國傳統(tǒng)商業(yè)關系相對單純,買與賣涇渭分明。隨著互聯(lián)網帶來的信息高速流通及80、90粉絲文化的興起,新的商業(yè)關系中,消費者和產品之間情感元素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在手機圈中這一現(xiàn)象尤為明顯,不同手機品牌的使用者常常在網絡中扮演“自來水”的角色。不同品牌新機新聞下方網友評論的“捉對廝殺”,預示著以情感認同為紐帶的新消費關系正在誕生。
零售與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一直息息相關,新中產崛起同樣帶來零售業(yè)的巨大變革,這種變革并非一蹴而就。無論在消費電商、實體零售還是近兩年大火的新零售中,新中產族群隨著時間的不斷壯大,無處不在的影響著它們的走向和趨勢。
消費電商進化史
1994年中國互聯(lián)網正式起步,發(fā)展到今年已整整24年。中國電子商務在這個大背景下也經歷從無到有的歷程,從最早的C2C、B2C,到跨境電商、網易嚴選的ODM模式,整個過程波瀾壯闊,截至2017年網絡零售社零占比社零總額接近20%。
1999年中國誕生的第一家電子商務C2C平臺,是王俊濤創(chuàng)辦的8848,此后相繼誕生了易趣網、卓越網、淘寶網、拍拍網。在屬于C2C的電商時代,于2003年誕生的淘寶網奪得最終的桂冠,并成就了如今的阿里帝國。在電商最初的年代,用戶最關心的是低價,線上集市模式的C2C在眾多電子商務類型中脫穎而出。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國民人均收入不高,在網絡上購物的用戶更關注產品的價格。彼時淘寶憑借三年免費的策略,讓平臺上的淘寶店主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在網上銷售產品,而易趣早在2001年第三季度便開始收費。淘寶成立之初,中國C2C市場還是易趣的天下,市場占有率高達80%,憑借免費的優(yōu)勢全年交易額曾只是前者的一個零頭的淘寶,逐漸坐大成為王者。
2007年前后,B2C電商開始出現(xiàn)火爆的跡象,這一年劉強東拿到今日資本的1000萬美元,原來自給自足的京東正式聯(lián)姻資本開啟了電商時代的新篇章。拿到首筆融資之后,劉強東就提出倉配一體物流的想法。他的理由很簡單:“客戶投訴超過一半是到貨慢,或者貨摔壞了”。第二年阿里開始啟動B2C業(yè)務,它就是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國民收入的增加不斷影響著電商格局的重塑,B2C模式在電商中的比重逐年增長。憑借著淘寶龐大的流量做支撐,天貓前身淘寶商城發(fā)展迅猛。在沒有穩(wěn)固流量的情況下,京東以極速的物流殺出一條血路。彼時劉強東判斷,電商流量被巨頭壟斷,大家買的商品品類相似,價格將在競爭中愈發(fā)透明,購物體驗將成為破局的關鍵,因此在2007年拿到僅1000萬美元時,就立下豪心壯志要投入100億美元在物流上。
在資本市場不斷輸血情況下,京東的自建物流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當日達、次日達的優(yōu)渥體驗配合B2C模式高品質商品加持,京東一路狂奔,最終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達到609億美元,與當時的百度僅6億美元1%的差距,險些改寫了中國BAT三大巨頭的格局。直至今日,B2C市場天貓商城仍然占據(jù)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可京東模式下,許多用戶因為“物流快”倒戈,驚醒了曾不看好自建物流這種重模式的馬云,間接催生了阿里優(yōu)化配送體系的菜鳥物流。
艾瑞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B2C占比達到51.9%首次超過C2C,重視品質的B2C開始力壓C2C。隨著國民消費能力提升、需求的多元化,中國電子商務不僅沒有被一家獨大,反而愈發(fā)的百花齊放。在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B2C之外,粉絲經濟的小米、ODM模式的網易嚴選、主打五環(huán)外用戶的拼多多相繼弄潮。這些年國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電商愈發(fā)細分化是最好的體現(xiàn)。
從最早的全民涌入價格為王的淘寶,到京東快物流分流注重體驗的用戶,再到阿里菜鳥的反擊,直至主打粉絲經濟的小米、從品質生活角度著手的網易嚴選等等,消費電商的進化史,就是一部中國網民從線上購買廉價產品,到購買消費體驗的進化史。
實體零售進化史
實體零售業(yè)的發(fā)展歷史悠久,早在沒有網絡的時代,百貨、超市、便利店等業(yè)態(tài)就已遍布整個國家的大街小巷。甚至一直到今天,實體零售在社零總額中仍占到八成的絕對優(yōu)勢。
實體零售最早的形態(tài),城市里是百貨商店,農村則是夫妻店,至今前兩者仍是現(xiàn)代零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百貨商場率先大規(guī)模興起,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90年代,大型百貨商場仍然是國內零售業(yè)主要的業(yè)態(tài)。
自1992年允許外資零售進入中國之后,國內逐漸形成百貨、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多種業(yè)態(tài)并存的格局。同時大賣場的時代來臨,1995年家樂福進入中國開設第一家大賣場,沃爾瑪晚其一年后入場。至2010年,家樂福在中國擁有將近300余家大賣場,而沃爾瑪門店數(shù)量達到400多家。同一時期,中國本土大賣場也開始崛起。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本土零售商開始學習沃爾瑪、家樂福、百盛百貨等國際商超。如我們所熟知的物美超市、永輝超市、步步高超市、改制后的王府井百貨等都在這一時期誕生,加之合資模式的大賣場,它們至今仍是國民居家消費的重要場地。
電商時代的迅猛發(fā)展,百貨商超、大賣場受到很大沖擊,因為早期C2C電商存在著價格優(yōu)勢,大量的傳統(tǒng)消費者擁抱線上。尤其是B2C的迅猛發(fā)展,品牌商紛紛在網上開設直營店,國內物流也伴隨著電商的崛起逐漸發(fā)達,電商價格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品質上的短板也在不斷逼近線下,導致百貨、大賣場的客流不斷被電商分食。直接的結果,實體零售引來倒閉潮。
自1994年進入中國的百盛百貨,曾在中國37個城市擁有57家連鎖店,自2013年以來開始逐步撤出中國。沃爾瑪也從2012年開始進入關店模式,僅去年安徽合肥勝利路、馬鞍山路兩家,蘇州園區(qū)印象城、常熟印象城等多地被迫關店。此外,家樂福、樂天瑪特、華堂商場等等,都出現(xiàn)關店的新聞。
與之相反的是,以萬達廣場為代表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購物中心模式卻在近幾年逆襲而上。例如百聯(lián)購物中心、凱德廣場、大悅城、萬象城、水游城等,正在被各大城市扶持和引進。雖然它們的盈利問題一直為外界所拷問,可相比百貨、大賣場買完即走的購物體驗,這種吃喝玩樂全包括的購物中心,卻正在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甚至休閑的場所。
今年年初的萬達集團2017年工作總結大會上,王健林透露萬達廣場總客流31.9億人次,同比增長28.1%。據(jù)悉萬達廣場去年數(shù)量僅200余家,平均每個萬達廣場一年客流量是150萬,這一數(shù)據(jù)著實驚人。
有人就有財,雖然商業(yè)中心投資動輒幾十億、上百億,可如此驚人的客流吞吐量,各地紛紛上馬該項目自在情理之中。據(jù)聯(lián)商網數(shù)據(jù)中心統(tǒng)計,2017年全國新開業(yè)的大型商業(yè)項目高達323家,這些大型項目平均建面近13萬平方米,總體量超4189.9萬方。
如果說,購物中心是升級版的商超、大賣場。脫胎于傳統(tǒng)便利店的新型便利店也在逆流而上,一方面連鎖品牌發(fā)展迅猛,如日系便利店7-eleven、全家和羅森,通過區(qū)域性加盟進行快速的布點擴張。一方面無人智能便利店也曾引領一時風潮,如繽果盒子、EasyGo、TakeGo、阿里的“淘咖啡”的布局速度也越來越快。
顯而易見,實體零售在中國消費族群不斷的細化、升級的背后,也經歷著自發(fā)或被迫的變革。但我們從中仍然能看出新中產的痕跡,購物中心的全方位服務,連鎖便利店的統(tǒng)一服務,以及無人智能便利店更酷、更便捷的新消費方式,無不暗合新中產的四大消費特征。不只是電商在升級,歷史悠久的實體零售也在積極擁抱零售的未來。
混戰(zhàn)中的新零售
提到無人智能便利店就不得不提新零售,自2016年阿里云棲大會上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逐漸成為零售業(yè)的共識,無論是電商巨頭還是零售巨頭,不僅在口頭上喊得響,行動中也都不甘落后。
如果說,電商、線下零售是同中國消費升級亦步亦趨變化的零售兩極。那么新零售是徹徹底底新時代的產物,無論小而美的無人智能便利店,還是深入辦公區(qū)的無人貨架,新零售物種似乎天生為新中產而生。因為新中產習慣用手機支付,熱議接受就在身邊的無人貨架。前者滿足了他們拿貨即走對效率的看中,后者滿足了伸手即來對便利性的追求。
新零售發(fā)展至今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電商和線下零售誰來主導變革的地位之爭。作為一個全新的零售物種,雖然誕生了如繽果盒子、EasyGo、猩便利、果小美、便利蜂等玩家,可擺在他們面前的要么是因融資不利被迫夭折,要么是被迫站隊巨頭尋求庇蔭。
從去年到現(xiàn)在,新零售領域混戰(zhàn)激烈,無論是擁有線上流量優(yōu)勢的電商巨頭,還是掌握實體零售服務經驗和地域優(yōu)勢的傳統(tǒng)實體巨獸,在這個賽道上進行著爭分斗秒般的戰(zhàn)斗。阿里戰(zhàn)略投資蘇寧,私有化銀泰商業(yè),孵化盒馬鮮生,并將它們同淘寶、天貓、支付寶、口碑等體系打通,逐步實現(xiàn)阿里帝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
騰訊在去年12月份入股永輝超市超級物種,與京東聯(lián)合布局線下零售,今年6月與沃爾瑪中國達成深度戰(zhàn)略合作,部分門店禁用支付寶引起社會軒然大波。萬達商業(yè)在試水飛凡成效一般之后,今年引入京東、騰訊、蘇寧、融創(chuàng)四家戰(zhàn)略投資,被外界視作站隊騰訊。
種種跡象表明,新零售在革新零售體驗的同時,也開啟著線上巨頭向實體零售業(yè)滲透的步伐。要知道,雖然實體零售占到整體市場的八成,然而卻是被幾千數(shù)萬的大大小小實體企業(yè)瓜分。而電商雖然只占到社零總額的兩成,可這個市場卻被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巨頭瓜分殆盡,它們憑借對上下游供應鏈強有力的統(tǒng)治優(yōu)勢,采用著拉攏、分化、吞并、聯(lián)盟等方式,逐步的實施對實體零售的滲透。
從沃爾瑪禁用支付寶事件來看,當下的新零售的發(fā)展,帶給消費者不只是利好,“奪權”為目的的惡性競爭也為我們帶來不便。如果說新中產是追求體驗為王的新生消費族群,新零售大戰(zhàn)多巨頭割裂將帶來許多負面影響,頻繁的“二選一”或將惹惱新中產。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新中產崛起之后,零售還將有新的形態(tài)?;蛟S它將抹去線上線下區(qū)別,促使巨頭們拋開成見攜手合作,讓零售重歸服務的本質,若為它取一個新名字??品質零售或許非常合適。
終極形態(tài):品質零售?
根據(jù)《2017新中產報告》對新中產階層的定義中,他們不是單純的以收入和資產的財務概念進行劃分,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認同的概念。我們知道,零售的核心三要素是人、貨、場,人在變,貨在變,同樣場景也在變。
無論是馬云預測中的5億,還是麥肯錫預測的10億,新中產將是未來消費人群構成中的主力軍將毋庸置疑。他們對待消費,不再是哪家平臺更便宜去哪里,而是哪家綜合服務更符合我的需求才去哪。
從電商進化史、零售進化史到新零售的誕生都證明這一點。那么還在抱守“你死我活”吞并思維的線上線下零售巨頭們,似乎都正在偏離新中產們內心中真正的需要。
吳曉波認為新中產,擁有新審美、新消費、新連接三大特征。相比于上一代人,他們非常清晰自己的需要,零售的目的不正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而服務。所以說,拋開形態(tài)概念上的爭斗,電商也罷,實體零售也罷,新零售也罷,這只是叫法的不同?;蛟S在移動互聯(lián)網再普及十年或二十年,信息技術就真的像水電一樣在人的內心稀松平常,那么零售業(yè)將由多概念并行重歸一統(tǒng)。
我們從抖音帶貨現(xiàn)象上或許能夠窺探一二,海底撈DIY吃法、網紅答案茶、摔碗酒等流行,無不繞開了新舊零售平臺的影響,在參與感、認同感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大膽接納了短視頻領域流行的新事物。同時他們也扮演著傳播者的角色,通過幾十秒、幾分鐘的短視頻,人與人鏈條式傳播擴散。
當然,這只是流行在短視頻領域的一個現(xiàn)象。可從中仍然能看到品質零售的影子,對于新中產們而言,是不是電商,是不是實體店,是不是新零售真的那么重要嗎?價值觀的趨同,服務體驗的認可,參與感的滿足,或許這些才是新中產零售時代必備的標配??傊?,當不差錢的新中產崛起,一切有意為之“差強人意”的服務都將被用腳投票,是不是實體/電商/新零售都不重要,他們的時代只有品質才能稱王。
本文首發(fā)《富基商業(yè)評論》2018年第3期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華為研發(fā)中心入駐上海青浦致小鎮(zhèn)房租大漲,帶動周邊租房市場熱潮
- 華為員工涌入蘇滬兩地,房東狂歡:租金幾近翻倍,跨省租房成新常態(tài)
- 制造業(yè)巨頭空客計劃裁員2500人,應對航天業(yè)務虧損與供應鏈挑戰(zhàn)
- 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產業(yè)發(fā)展:江陰市與清華大學攜手推進重大科技項目
- 美國或再升級出口管制:考慮限制AI芯片對中東出口
- 劉強東章澤天報案:京東發(fā)言人證實夫婦倆遭有組織造謠,警方已介入
- 東方甄選擬15億出售教育業(yè)務
- 虧764億上熱搜 蔚來裁員10%,銷量跌出前三
- IBM設立5億元AI創(chuàng)投基金
- 聯(lián)想發(fā)布 ThinkStation P8工作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