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見亞馬遜中國 千萬級用戶最終花落誰家?
?作者: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亞馬遜毫無疑問是一家偉大公司,但在中國市場并沒有預期的那樣順風順水,而是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在中國的自營電商即將裁撤的消息一經披露,社會各界議論紛紛。
當傳聞變成現(xiàn)實 世界首富為何敗走中國
2018年,亞馬遜全年營收2329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電商業(yè)務創(chuàng)收2079億美元,同比增近三成,營業(yè)利潤51.14 億美元。
4月18日,亞馬遜中國表態(tài),強調自己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只是現(xiàn)在的重點是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以及亞馬遜云計算。
然而,再美妙的公關話術也無法遮掩,公司將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的事實。
這對于剛剛完成1430億美元天價離婚案的亞馬遜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世界首富貝索斯來說并不是好消息。
亞馬遜中國2008年在B2C市場份額也曾一度高達15.4%,而后隨即急轉直下,一張好牌打成了爛牌。據(jù)eMarketer稱,亞馬遜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占比不到1%。
很長時間亞馬遜的財報都不稀罕提及中國的電商業(yè)務。為什么中國市場在亞馬遜眼中淪為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相對而言,亞馬遜中國受政策影響偏小,它的敗退,主要還是因為純粹的競爭力失利。
當外企的中國管理團隊忙于取悅自己的美國老板,而不是來自中國的顧客。這樣的敗局早已注定。
拒絕亞馬遜的當當 剩者為王
在亞馬遜中國的故事里,還有一個陪伴長達15年的老朋友當當。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的用戶增長潛力。貝索斯和他的亞馬遜早就計劃登陸中國,分一杯羹。
在2004年,李國慶和俞渝就曾收到過來自亞馬遜1.5億美元的要約收購。俞渝那次動了心,但李國慶堅持不賣。
此時當當網賣出去虧本嗎?肯定不虧,當時當當網的GMV不過一個億,但是李國慶不愿意交出控制權。亞馬遜轉身7500萬美元收購了雷軍的卓越網,成立亞馬遜中國。
沒能成為一家人,俞渝依然致敬亞馬遜。她見過貝索斯一次,2003年在CCTV“對話”的錄影棚。而且亞馬遜是當當學習的標桿之一,早年的季報、年報當成散文讀。
那個階段的中國TMT行業(yè)的中外合資或并購交易,尚鮮有成功案例:“雅虎和方正的合資、聯(lián)想和AOL合資的FM365等多個案例都失敗了,我們看到合資企業(yè)內耗很多,所以不敢輕易接過亞馬遜的‘橄欖枝’?!庇嵊逭f。
獨立發(fā)展的當當,2010年作為中國電商赴美第一股登陸拉斯達克,比阿里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早了4年。
最大受益者是誰?
亞馬遜中國的官方APP中,一共有十個分類。這次關閉中國市場業(yè)務將受到影響的有精品超市和圖書兩個分類。Kindle商店、海外購以及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直郵等業(yè)務都不會受到影響。
亞馬遜中國和當當在圖書品類競爭多年,也未能獲勝。因為當當對圖書運營的精細度在其他電商之上。當當現(xiàn)在的收入,仍有七成比重在圖書業(yè)務上。在圖書的品類上,當當仍占據(jù)中國市場的40%。這一次的亞馬遜中國業(yè)務調整,給了當當承接亞馬遜中國用戶的天賜良機。盡管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經營的不好,但是其客戶量級仍然能達到千萬級,當當迎來千載難逢市場拓展的機會。
俞渝在個人朋友圈還向亞馬遜中國顧客溫情喊話,當當愿意承接您的購書需求,當當將用更多選擇、更低價格、更快速度、為您服務。
當然亞馬遜并非直接放棄國內圖書市場,從保留kindle商店,就能看出亞馬遜希望保留用戶,仍然留下了紙質書用戶向kindle電子書轉移的后手。
不過中國上千年的閱讀習慣,顧客更喜歡手握紙質書,伴著油墨清香細細品讀內容。一家電商平臺自營服務關閉之后,顧客轉換到另外一家電商平臺購書也是可以預見的。
當當也絕對有實力能夠接手這部分圖書閱讀市場。通過前置倉和對圖書銷售市場的了解,當當對區(qū)域銷售的預測,比出版社要準確。一些出版社不但在當當上銷售,也把線下全國配書的業(yè)務,交給了當當。因為當當在全國的分銷運作,降低了出版社的退貨率。
數(shù)據(jù)也證明了當當堅守圖書經營的成功。盡管沒有像阿里、京東那樣爆發(fā)式增長,但是過去20年,專注于圖書業(yè)務這樣“穩(wěn)而美”的當當銷售額和利潤年年增長。此前俞渝在接受財新周刊采訪時獨家披露,2015年,當當凈利潤9200萬元;2016年8600萬元;2017年3億元;2018年銷售額達到118億元,同比增加14.4%,凈利潤4.25億元,增長34.9%。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