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瑕疵”原形畢露,教你檢測游戲顯示器!
如今的DIY用戶,大多數(shù)是游戲玩家。而玩游戲除了高性能硬件外,還要有顯示更出色的顯示器匹配。因而裝機的時候,DIY用戶對于顯示器的選購也格外重視。但在選購過程中,很多用戶一般只是通過產(chǎn)品標簽的參數(shù)來判斷。其實這樣的判斷方式并不是說不合理,而是不夠精準。
比如一些商家出售的顯示器虛標對比度,甚至使用返修的液晶面板。此時只有經(jīng)過測試體驗才能判斷真?zhèn)瘟?,如果你打算近期購買游戲顯示器,不妨通過本文的方式來判斷。當然,要通過此類方法檢測顯示器,建議購買之前準備好一個U盤,將相關檢測工具下載到U盤,隨時攜帶更加方便。
一、顯示能力測試
我們知道,顯示器實際色彩表現(xiàn)與性能參數(shù)值并不是完全一一對應,一款顯示器即使擁有非常漂亮的性能參數(shù),但這并不能表示這款顯示器的實際效果就一定非常優(yōu)秀。事實上大家可以注意到,一般價格昂貴、定位專業(yè)級的游戲顯示器,如果僅從性能參數(shù)方面來看,它們可以說毫不起眼,甚至比很多低端的顯示器還要低,但顯然,在色彩的飽和度、伽瑪曲線的優(yōu)化、色彩還原的準確性及灰階表現(xiàn)上,專業(yè)級游戲顯示器的效果要比普通顯示器好很多。
要測試顯示器性能,可以借助相關軟件來測試,比如DisplayX就是一款小巧的顯示屏測試軟件,運行軟件后,可以看到有眾多測試項目,其中“常規(guī)單項測試”比較適合普通用戶(如圖1)。
比如灰度、色階一直是液晶顯示器的重要考量參考,用來評價液晶顯示器的灰階過度能力,以及黑白轉(zhuǎn)換能力等。在測試中,選擇“灰度”選項進行測試,測試中(如圖2),越是明顯的反差表示液晶顯示器處理色彩畫面的能力越強。
如果選擇“256級灰度”測試,測試中(如圖3),畫面的暗部細節(jié)明顯、層次感較強,說明在顯示性能上來講這款顯示器的層次感比較強,對于畫面的顯示效果會更好。選擇“對比度”后,如果畫面層次處理更細膩,說明顯示器性能更好,用戶收獲的圖像效果也更逼真。
此外,紅、綠、藍三原色測試和字跡清晰度測試,色彩的純正度和字跡的顯示清晰度都非常重要,在測試中,同樣可以對這兩項進行了單獨測試,測試中細心進行對比就可以了。
二、響應時間測試
與CRT顯示器不同,LCD顯示器可能存在“余輝”現(xiàn)象。如果響應速度不夠快,顯示動態(tài)畫面時會有明顯的拖影。為此,很多用戶將響應速度作為選購LCD顯示器時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不過僅僅通過廠商的標稱值判斷并不可靠,畢竟這是一項很主觀的技術指標。
毫無疑問,通過測試軟件,或者實際游戲以及DVD影片進行測試才是最穩(wěn)妥的方法。但自己的眼睛才是最可靠的。我們只需在3D游戲進行檢驗即可。當然,游戲的選擇應該有所針對性。
大多數(shù)RPG游戲并不能凸現(xiàn)“響應時間”指標,推薦使用大家十分熟悉的FIFA以及NeedForSpeed進行測試(如圖4),它們對于響應時間的要求近乎苛刻,只有真正的8ms響應時間以下顯示器產(chǎn)品才能逃過最挑剔的眼睛。
而對于FPS射擊游戲,需要的畫面顯示速度達到每秒60幀以上才能讓人感覺十分流暢(如圖5),而賽車類游戲更是要求達到每秒40幀以上才不會有拖影。而如今CPU以及顯卡的硬件水準也完全能夠達到這一要求。根據(jù)經(jīng)驗,此時液晶顯示器要做到毫無拖影的話,8ms左右的響應時間才能完全滿足。
如果在購買時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方便使用游戲進行測試,那么大家可以采用如下這一簡單的方法,條件是使用滾輪鼠標。在一個較長的網(wǎng)頁中,反復滾動鼠標滾輪,此時響應時間大于16ms的液晶顯示器都會有明顯的“疊印”。
此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大家還可以考慮借助軟件進行輔助測試,比如DisplayX軟件或者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軟件。比如DisplayX軟件,它的延遲時間測試,其實就是測試響應時間,測試中,通過不同的速度,我們查看白色的方格是否存在著拖尾的現(xiàn)象(如圖6),從而準確的測出LCD的響應時間。
此外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軟件的Smeraing測試項目,可以顯示屏幕上快速移動的小方塊,其中方塊后拖影的個數(shù)代表顯示器信號的響應時間的高低。與實際游戲測試相結合,此時將令測試結果更加可信!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zhuǎn)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