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為何是一種錯覺?

最近的美股很不平靜,好公司的估值早已突破了邊際,以FAAMG為首的五大科技巨頭市值紛紛突破歷史新高,硬幣的另一面,英特爾、思科這些老牌科技巨頭的股價卻不斷下挫,即使他們交出了一份看上去不錯的二季度財報,市場仍然選擇用腳投票。當很多人看到這類市盈率偏低的公司時,總會有那個熟悉的名詞來概括:被低估。

拿前段時間的英特爾來說吧,市盈率一直遠低于AMD和英偉達,營收和利潤卻是英偉達和AMD之和的數倍,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不久前市值卻被后來者英偉達給超越了。當時也是很多人說英特爾被嚴重低估了,結果二季度財報公布之后,英特爾宣布7nm技術推遲一年,股價當天暴跌17%,至今仍然在低位徘徊,而另一邊的競爭對手AMD則在短短兩周時間暴漲了40%。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說白了,其實就市場對英特爾的預期不好了。大家覺得英特爾推遲一年上線7nm,那么這個市場會全部被AMD搶走,英特爾的市場份額會大幅回落,所以兩家公司的股價出現了明顯的蹺蹺板效應,之前看多英特爾的投資者,紛紛選擇將股票拋售,然后買入AMD和英偉達。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下英特爾被拋售的邏輯,它的基本面真有那么糟糕嗎?

之所以英特爾股價暴跌,背后的原因很簡單,股市反應的是未來預期,當前的業(yè)績只能說明你過去幾個季度做的不錯,市場對你的預期完全發(fā)生了變化。確實在未來幾個季度甚至幾年,英特爾的基本盤都不會變化,但市場認為英特爾正在丟掉長期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時候估值邏輯就會徹底發(fā)生變化。股價實則是有一種預期的體現,當預期不再,自然不會再有投資者青睞,正如格雷厄姆的那句名言:股價長期是稱重器。

我在投資的時候,基本上從來不看媒體的各種吹捧報道,因為那些報道確實某種程度上是投資上的雜音。在這個市場,只有股價不會騙人,因為那些花了真金白銀的投資者,相比媒體的報道,他們對一家公司的看法可能更加接近事實真相。股價是一個長期博弈的結果,這是投資者用數億美元投票后的結果,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只需要想明白一件事,到底是你更懂一家公司,還是掌握了幾千億美元,擁有幾千名分析師的機構更懂一家公司,如果你能想明白這件事,那么一家公司是不是被低估,那基本就會有個明確的答案了。

所以我從來不會推薦大家去買入一家所謂被「低估」的公司,因為被低估從來都是一種錯覺。一家公司被市場低估,背后必然有我們外部人士看不到的痛點所在。英特爾在過去幾年一直處于被低估的狀態(tài),現在復盤再往回看,投資者在幾年前就已經看到了當前的未來,他們甚至連英特爾7nm技術的推遲可能都精準的預測到了。

今天的時候,我在虎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大致意思就是說「百度現在的股價被嚴重低估了,這家公司有很多潛力沒有被市場看到,正如AMD幾年前所經歷的一樣」。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百度AI業(yè)務的前景,我覺得這就是犯下了標準的投資者偏見,從而忽略了很多潛在的利空因素。

何為投資者偏見,簡單來說當我們重金買入一家公司之后,我們會選擇性的忽略這家公司的一切利空因素,什么都向著好的一面去看。例如英特爾,當時我也覺得被低估,因為我看到的是7nm確實是更加前沿的技術,但熟悉CPU市場的人可能都明白一件事,除了少部分特殊場景,并不是每個人都追求更高性能的CPU,再加上英特爾的穩(wěn)定性遠高于AMD,英特爾充其量也就丟失5%~10%的市場份額,距離所謂市場份額全部被AMD搶占,短期內幾乎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一件事。再加上英特爾的營收仍然保持20%的增速,數據中心業(yè)務穩(wěn)居市場第一,一個季度的營收仍然是AMD的10倍左右。

這就是我的偏見所在了,我只會朝著被低估的這個方向去思考,從而會忽略很多看不見的潛在利空。英特爾市場份額短期確實不會被AMD搶走太多,但我們要看到,AMD新一代Epyc處理器目前已經在亞馬遜網絡服務器的14個地區(qū)上線,該處理器在市場份額上的“快速擴充”推動了AMD在數據中心業(yè)務的發(fā)展。如今,那些原本不敢放棄英特爾Xeon處理器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大量采用AMD的產品。像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這些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都相繼采用AMD的Epyc處理器。

CPU市場的競爭可能短期就那樣,但數據中心對英特爾可能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家公司一直在進行從PC到數據中心的轉型,一旦這塊市場不保,那么毫無疑問會徹底失去下一個未來10年。現在的英特爾仍然是單打獨斗,而它的競爭對手們都選擇了和臺積電合作,臺積電的模式,又注定了它需要和行業(yè)對手一起共同合作。一家沒有創(chuàng)新公司試圖去對抗一個行業(yè),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

回到百度被低估這件事上,我記得百度股價95美元52周新低的時候,當時我還很熱衷的給不少人推薦買入了這家公司,當時的結論是百度被嚴重低估了??炊嗟睦碛纱篌w上也和當下那些認為百度被低估的邏輯一樣。雖然后來百度股價一度反彈至130美元,但現在復盤來看,這仍然是一筆非常差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在百度這一波反彈過程中,騰訊、阿里、美團、小米、B站、京東和網易等等,這些公司的漲幅都遠遠超過了百度。百度的上漲,更多是來自中概股整體估值的提升,而不是因為市場對這家公司基本面的看好。

很多人都覺得百度的AI業(yè)務被嚴重低估了,畢竟A股里面的一堆AI上市公司估值都很高,按照這個邏輯,僅百度的AI業(yè)務估值就在1000億美元以上,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為什么投資者沒有給出相應的估值,這就是我們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了。一家企業(yè)值到底多少錢,并不是靠幾篇媒體的報道,最終的一切仍然要回歸到基本面上。百度的AI業(yè)務任憑媒體吹的天花亂墜,目前無法給公司帶來營收,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經常被拿來對比的是百度和科大訊飛,兩家公司都有智能語音識別技術。百度Dueros所構建的生態(tài)遠比科大訊飛豐富,技術上可能實力也更強,但科大訊飛的市值如今卻是850億元左右,DuerOS給百度貢獻的市值則不會超過50億美元。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邏輯很簡單,科大訊飛靠著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一年100多億的營收,7億多的利潤,而DuerOS的創(chuàng)收能力,現在還沒有向市場證明,這其實就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但投資需要大道至簡,百度的基本面就擺在這里,AI業(yè)務的創(chuàng)收能力無法彌補搜索廣告收入的下滑,這會是一個漫長的轉型過程??深A見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百度的整體營收可能都會處于一個緩慢下滑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百度AI業(yè)務收入突飛猛進,但很可能也會因為整體營收的下滑,大幅跑輸整個市場。做投資首先需要的就是理性,不能把自己的偏見帶到你的投資策略中去。

被低估,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所以我從不推薦大家去關注那些被低估的公司。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最正確的做法是做一個合適的獵人,耐心等待這家公司基本面出現扭轉的那一個關鍵時刻。就拿百度來說,確實被低估,但現在并不是我們應該買入百度的時候,我們需要等待百度AI業(yè)務貢獻的營收比例超過50%的那一刻。只有等投資者的信心重新回來,才是我們最合適的買入時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8-18
被低估為何是一種錯覺?
最近的美股很不平靜,好公司的估值早已突破了邊際,以FAAMG為首的五大科技巨頭市值紛紛突破歷史新高,硬幣的另一面,英特爾、思科這些老牌科技巨頭的股價卻不斷下挫,即使他們交出了一份看上去不錯的二季度財報,市場仍然選擇用腳投票。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