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閱讀硝煙:都是內容惹得禍

(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

“Kindle已經成為了電子閱讀市場的錯誤探索者,走得越久,偏的越多。所以,你也該停下來思考了?!弊蛱欤^頂“中國亞馬遜”光環(huán)的當當首次向電子閱讀先行者和集大成者的美國亞馬遜開炮。

在當當官方微博中,當當發(fā)表了題為《你為小眾而生我為“閱人”無數——致kindle的一封信》的長微博,宣稱kindle為了創(chuàng)造出一種類似閱讀紙質書的儀式感,忽視了最重要的易用性,將版權電子閱讀變成了小眾的消遣,無法有效的推廣,無法讓更多的讀者與作者受益。

身處互聯(lián)網江湖,老胡我已經見慣了對于各種撕逼、口水大戰(zhàn),泡沫飛濺的背后都不外乎“電子閱讀”這塊肉的炒作爭奪上。不過,這也傳遞出一個信號,兩家公司開始走向不同道路:當當向左,開始走大眾化路線,主打內容輸出牌,而亞馬遜堅持沒有自有內容,變得更立足窄眾。

實際上,亞馬遜在中國最早的對手就是以圖書在線零售起家的當當,當當也曾拷貝了亞馬遜“網絡書店+電子閱讀器”的運營模式,發(fā)力電子閱讀。但是,在過去幾年,當當的電子閱讀在市場上沒能掀起多大的波瀾。

到今年當當才明白,照搬亞馬遜的套路在中國走不通。

2015年1月初,當當CEO李國慶親自掛帥,從產品層、平臺層兩方面布局,構筑新行業(yè)生態(tài)圈,出擊數字內容閱讀。戰(zhàn)略思路就是從“紙書+電子書”的售賣模式向互聯(lián)網免費模式過渡,從自營為主到走向開放平臺,從圖書銷售向內容版權進軍。

也正是在這一戰(zhàn)略轉變的前提下,才有了此番公開炮轟亞馬遜的“第二場戲”。

在我看來,如今碎片化、隨時更新的信息大爆炸讓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在手機端閱讀。從表面看,以手機閱讀為代表的電子閱讀看似紅極一時,但背后卻是人們閱讀習慣從紙質時代的“低價閱讀”轉變?yōu)殡娮幼x物時代的“免費閱讀”,本質上是大眾化的免費時代??梢哉f,升溫的并非手機閱讀,而是免費的電子閱讀。免費這一中國互聯(lián)網產業(yè)演化的利器,正在數字閱讀領域再度上演。

此前,數字閱讀行業(yè)是落后的,出版社、銷售商都有些墨守成規(guī),不曉得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免費這一威力無比的大棒,而且作者和用戶缺乏互動,產業(yè)的鏈條玩法比較原始。下一個數字閱讀時代,“免費”和出版內容去中介化將是大趨勢。

從這點來看,雖然還難以輕言當當免費數字閱讀策略就能勝出,但免費卻是對用戶有極大吸引力的,最起碼有贏得翻身的機會,當當也可利用內容版權開發(fā)出新的衍生品來增加一條新的盈利方式。而從亞馬遜這幾年在中國的緩慢進展,也讓我對當當的主要對手亞馬遜在中國的數字閱讀領域未來并不看好。這一形勢也對當當有利。

首先,在大洋彼岸,美國亞馬遜“腹背受敵”。他們一邊與傳統(tǒng)出版商的矛盾不斷升級,飽受傳統(tǒng)作家的指責,另一邊“后院起火”,本來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營里專攻電子出版的“獨立作家”也開始倒戈。

母公司在電子閱讀的觸雷,自然也牽扯到在中國本土的進軍步伐。

其次,在中國戰(zhàn)場上,眼下,亞馬遜雖然已經踏入中國市場有九個年頭,但亞馬遜Kindle電子書店也登陸中國3年,起色并不大。亞馬遜中國并沒有避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通病。雖然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貝索斯是公認的具有長遠眼光的人,但在中國依然水土不服,電商領域如此,數字閱讀領域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基因困境。

閱讀市場其實并不好做。美國是數字閱讀成熟市場,而中國是新興市場,文化氛圍也完全不同,國外閱讀市場和國內的閱讀市場完全是兩碼事。

此外,在數字閱讀市場,BAT三家巨頭都有動作,有錢有人有資源,這讓當當和亞馬遜在數字閱讀這條路上也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壓力。如騰訊收購了盛大,發(fā)力網絡文學;阿里收購影視和視頻公司,偏重于泛娛樂化,對于內容端并沒有直接涉足;百度想做內容原創(chuàng),以正版閱讀來迅速切入。

不過,無論是電商購物還是社交、搜索基因,這和數字閱讀的訴求存在著顯著差異,從阿里、騰訊、百度等平臺上導引來的流量或許無法支撐起一個領先的數字閱讀平臺來。這也讓當當和亞馬遜的數字閱讀明天充滿想象空間。

如今,以當當和亞馬遜為代表的兩種數字閱讀模式已經開始出現分歧,對于未來的最終判斷,還需風物長宜放眼量。

正如一位評論人所言,未來,數字閱讀需要打造一個生態(tài)圈:從內容生產到內容包裝、從內容展現到內容有效運營、從免費消費互動到良性循環(huán),誰能真正打造一個閉環(huán)的數字閱讀生態(tài)圈,誰就可能成為數字閱讀領域的小米。

于當當而言,其立足免費、打造生態(tài)圈的數字內容只是開了個火爆的頭,后面還需打幾場硬仗。對于亞馬遜而言,如何放開手真正干一場,并跑的更快一些才是王道。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自媒體(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也可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你的關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1-27
電子閱讀硝煙:都是內容惹得禍
(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Kindle已經成為了電子閱讀市場的錯誤探索者,走得越久,偏的越多。所以,你也該停下來思考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