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布局校園貸,國有大行這是要“堵偏門、開正門”?

逆勢布局校園貸,國有大行這是要“堵偏門、開正門”?

最近收到幾個記者朋友的微信,都是關于建行和中行進軍校園貸業(yè)務的,想聽聽我的觀點。我能理解大家的興奮點在哪,畢竟,校園貸現在已經完全的“污名化”,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呢,這時候兩家大銀行殺入市場,大大地出乎意料,與銀行業(yè)尤其是五家國有大行一貫的謹慎、低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在我看來,這件事情的重點不在于銀行是否能把校園貸這個已經被玩殘了市場做多大,而是背后的信號意義。事出反常必有妖,越是出乎意料,越要挖掘事件背后的隱含意義。在2017年金融體系“去杠桿、控風險”的大背景下,幾乎所有的風險領域都在收縮,此時大行布局校園貸,只能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在大行看來,校園貸屬于低風險業(yè)務;一個是,擔當社會責任,配合金融治理“堵偏門、開正門”的需要。

第一個理由并不成立,起碼目前不成立,否則校園貸也不會出那么多事情,銀行業(yè)也不會自2009年開始就暫別這一領域。如果是第二個理由,重點不在堵偏門,而是開正門。在金融監(jiān)管的詞典中,“堵偏門、開正門”是個慣用詞,在很多場合都能看到。但也要知道,很多領域,其實堵上偏門就可以了,是沒有必要開正門的,像2009年的校園信用卡整頓,就是堵了門;像近些年P2P領域基于資產端的整頓清理,也只是堵了門。

這次在整體收縮的大環(huán)境下,對校園貸開正門,唯一的解釋就是無論監(jiān)管層面還是從業(yè)機構層面都意識到,校園貸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需求量還很大,以至于不開正門便不能堵偏門。而針對這種狀況,我理解為是90后的勝利,是他們新的消費觀念和借貸觀念真實改變了校園貸這個市場,大而不能倒,以至于在政策層面已經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

2003-2009年,校園信用卡曾經開啟了校園貸的第一個黃金期;2014-2016年,校園分期平臺開啟了校園貸的第二個黃金期。我們不妨通過對比2003-2009和2014-2016兩個階段,看看校園貸市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以至于“大而不能關”,從三個角度展開。

他們是怎樣的群體?

2003-2009年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屬于典型的80后;而2014-2016年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則以90后為主。這兩個群體有多不同,這兩個時期的校園貸就有多不同,先來聊聊這兩個群體的消費觀和金錢觀。

80后大學生,重節(jié)約意識和奮斗精神

80后的父母多是55后,成長于物質匱乏的年代,普遍具有較強的節(jié)約意識。80后出生時,除廣東、福建等地在搞改革試點外,其他地方仍然是平均主義體制的天下。長于城市的80后,父母可能在國企上班,彼此拿著差不多的微薄薪水;長于農村的80后,受益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父母勤懇耕作,已經可以填飽肚子,但也僅止于此了。

所以,對80后而言,物質上匱乏是童年時期的主要體驗之一,李健在《歌手》里演唱的《父親的散文詩》,里面的一段歌詞“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孩子哭了一整天,鬧著要吃餅干”,據說便唱哭了很多80后。長大后,80后便也有了節(jié)約意識和奮斗意識,積極向主流價值觀靠攏。

90后大學生,更“豁達”的金錢觀

90后的父母多是60后,20歲左右的時候正好趕上恢復高考,大學畢業(yè)趕上了自主擇業(yè),30多歲趕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生一路開掛。長于城市的90后,開始見識“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市場經濟的繁華,物質條件有了大幅的提升;長于農村的90后,父母開始外出打工,開始有了更多情感補償性質的零花錢和零食,物質上也不再匱乏。

童年時期富足而幸福的生活體驗,使得90后對物質和享受有了不同的體驗。相比80后,他們沒有經歷過物質上的匱乏感,對80后盛行的“奮斗”文化也就難以根本上認同。他們更注重生活品質,更注重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也自然有了更為“豁達”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他們的消費行為

80后大學生,實用主義和量入為出

80后大學生群體,其消費水平較60/70后有了明顯的改觀。據2006年針對東北某高校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以每人每年500元算,2006年全國在校大學生1400萬,意味著全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guī)模約為840億元。

這些錢被花在哪里了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的調查顯示,80后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學習資料、考證及輔導班、上網)、休閑娛樂消費(室內健身、旅游、通訊等)和人際交往消費(戀愛消費、生日請客等人情消費)四種,其中,基本生活消費和學習消費是大頭,大概占到70-80%之間,通訊費、人際交往費用及其他支出大概占20-30%左右。

不難發(fā)現,這些支出場景中,實用主義仍然占據突出的地位。當然,80后的大學生也喜歡并追逐3C產品,統(tǒng)計顯示,當時大學生的手機普及率不低于60%,電腦擁有率在30%左右。此外,24%的人擁有MP3,12%的人擁有PDA。除了手機普及率較高外,其他“新潮”的電子產品普及率比較低,也從側面反映80后大學生群體整體量入為出的消費習慣。而手機的高普及率,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的第一部手機多為大一入學時父母代為購買。

90后大學生,個性消費和借錢消費

相比之下,90后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力要大得多,且增長迅速,更注重時尚消費和個性消費。

據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guī)模剛剛超過4000億元。而由中國校園市場聯盟發(fā)布的《2016中國校園市場發(fā)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總規(guī)模達到685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71.25%,較2006年更是增長了7倍。大學生月均生活費達1423元,接近2006年的3倍。

從消費品類上看,形成了基礎生活消費為主,數碼產品其次,教育培訓與文化娛樂并存的局面。在大學生主要的消費支出中,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數碼產品年度消費總規(guī)模分別達到537億元、363億元;培訓教育年度市場總規(guī)模398億元;文化娛樂消費市場年度總規(guī)模322億元,大學生健身市場年度總規(guī)模259.3億元。

顯然,90后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念已經從實用性過渡至時尚消費和個性消費的需求,3C產品成為其消費的主力。為了追求更好的消費檔次,90后大學生對于借錢消費也普遍可以接受。從校園分期的資金流向看,超過60%的校園分期被用來購買3C電子消費產品。

分別引發(fā)了什么問題?

整體上看,無論是80后大學生還是90后大學生,因為都是18-24歲的年輕人,其沖動消費、攀比消費的心理并無根本性區(qū)別。所以,只要放開信貸供給,都容易出現過度借貸的問題,過度借貸會衍生高不良的問題。

區(qū)別在于,80后大學生打交道的是銀行,所以高不良并未衍生非法催收的問題,即,2003-2009那波校園信用卡熱潮,受損失最大的其實是銀行。主要表現為校園信用卡的高注銷率(70%左右)、高睡眠率(曾高達80%)和高壞賬率(持續(xù)高于普通信用卡2個百分點左右)的三高亂象,說白了,就是該項業(yè)務入不敷出,屬于賠錢的生意。

而90后這波大學生打交道的是網貸平臺、分期平臺等機構,高不良自然催收了非法催收、暴力催收的問題,而反過來衍生出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高息模式。這一波的校園貸熱潮,分期平臺是賺錢的,因為利率和費率高嘛,出現問題真正受損失的其實是參與其中的大學生群體。

所以,我們看到,相比2009年叫停銀行校園信用卡,此次監(jiān)管機構針對校園貸平臺出臺了比較嚴厲的監(jiān)管措施,在現有的監(jiān)管框架下,對于網貸平臺而言,其弱風控、高息覆蓋風險、強催收降低損失的校園貸模式不再適用,唯有退出市場一個途徑。

但同時,此次校園貸市場的蓬勃發(fā)展也表明,90后大學生群體旺盛的消費能力和超前的借貸理念是客觀存在的,且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眾市場。

2003-2009那波校園信用卡熱潮,真正參與的學生并不多,市場規(guī)模也并不大。而2014年開啟這波校園貸熱潮就不同了,據統(tǒng)計,62.26%的大學生使用過金融信貸,2016年校園分期規(guī)模已經超過200億元。此時,校園貸不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市場,面對大學生群體真實而龐大的消費分期需求,只是“堵”還不行,還需要疏導,即要開正門。

在監(jiān)管機構嚴厲整頓校園貸亂象的背景下,銀行重新布局校園貸市場,便具有明顯的“堵偏門、開正門”意味。某種意義上,銀行得以重新布局校園貸市場,也屬于90后的勝利。

校園貸市場前景展望

和網貸平臺和分期平臺的校園貸產品相比,銀行校園貸產品在利率、費率上會有很大的下調空間,不過,也必定會將風控放在首位,所以在準入門檻、申請流程、授信額度等方面,都會謹慎很多。因此,銀行接手后,期待校園貸市場再出現2014和2015年前后那種出現同比增速超過100%的高速發(fā)展情景是不可能了,不過,好在這個市場總算保住了。

對了,未來校園貸市場的玩家,除了銀行,還會有阿里、京東三和蘇寧等幾大電商巨頭,畢竟,3C消費是大學生消費分期資金的主要流向,這幾大電商占據著最優(yōu)的3C購物場景,便不會離開這個市場。這兩類機構,一個有成本優(yōu)勢,一個有場景優(yōu)勢,是競爭還是合作,還大有看頭。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5-19
逆勢布局校園貸,國有大行這是要“堵偏門、開正門”?
銀行得以重新布局校園貸市場,也屬于90后的勝利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