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舉辦的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正式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全面屏筆記本華為MateBook X Pro。作為華為在筆記本領域推出的又一款標新領異之作,華為MateBook X Pro憑借屏占比高達91%的全面屏,宣告了筆記本從微邊框時代進入了全面屏時代。
盡管2018MWC已經落幕許久,但在全球范圍內,由這款全面屏筆記本掀起的熱潮卻仍未平息,在先后攬得多加外媒頒發(fā)的大獎后,最近英國權威科技媒體Stuff.tv從外觀設計、屏幕音響、性能、鍵盤等方面對華為MateBook X Pro進行了測試,最終給出了“五星好評”的高評價。
歷經Stuff.tv的多項嚴苛測試,還能夠獲得高分好評,可見華為MateBook X Pro的確有著深厚的功底。據了解,這款筆記本采用了“純正強大”的設計理念,主機渾然一體,冰冷的金屬被精密陶瓷噴砂覆蓋,光澤內斂,更使得其手感如嬰兒肌膚,溫潤柔和。金屬機身的厚重印象在14.6mm的極致輕薄下蕩然無存,僅為1.33kg的重量,令這款筆記本無論從視覺還是觸覺,都倍感輕盈。
掀開筆記本上屏,全面屏的“大視野”便飽滿地呈現在眼前,比例為3:2的13.9英寸的屏幕前所未有地達到了91%屏占比,令四面邊框的存在感進一步降低,同時也令機身尺寸與普通的12英寸筆記本比肩。點亮屏幕,3K級高清觸控屏、高達3000 x 2000像素、100% sRGB色域,給用戶呈現極佳視覺效果,無論是圖形設計軟件還是office辦公軟件,其中內容都得到最大程度顯示。
華為MateBook X Pro獨一無二的隱藏式攝像頭的設計,則助力了全面屏理念的走進現實,同時也做到了防劫持、防窺探。其隱藏于鍵盤處,使用按壓式彈起,在隱藏狀態(tài)下,即便遭黑客破解,看到的也只是一團黑影。雖然隱藏式攝像頭占據了一定空間,但華為MateBook X Pro鍵盤與觸控板的面積卻并未縮水,大幅度加大的多手勢觸控板操作面積、進一步優(yōu)化鍵盤鍵程和鍵帽尺寸,令操作更加自如。而在鍵盤與觸控板兩側,華為與杜比聯合設計的高低音分頻四揚聲器,令聲音體驗豐富且純粹,給用戶帶來清亮穿透的高音效果和雄渾醇厚的低音體驗。
可以說,在極致纖薄的機身上,華為MateBook X Pro展現出了精妙的工業(yè)設計布局,這在性能上體現的更臻完美。該機搭載的第八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 i7 8550U / i5 8250U 處理器,配合NVIDIA® GeForce® MX150顯卡,2GB獨立顯存,做到了性能與輕薄兼得。
在評測總結中,Stuff.tv稱贊道:“HUAWEI MateBook X Pro擁有超薄邊框,強勁CPU+GPU,超大內存和持久續(xù)航,的確是一款極為時尚、性能強勁的Windows便攜筆記本,而且設計精妙,為您呈現極致視野,華為MateBook X Pro就像是大家久等了的Window版蘋果筆記本,較之MacBook Pro它分辨率更高、邊框更窄,隱藏式攝像頭的處理也非常聰明。”這正是這款筆記本獲得Stuff.tv獲得五星好評的原因。
除了獲得Stuff.tv的大力褒獎外,在此前落幕的2018MWC上,華為MateBook X Pro還榮獲了包括PCMag、Gear Diary、Pocket-lint在內的22家權威外媒頒發(fā)的獎項,儼然成為了筆記本領域的“獲獎專業(yè)戶”。
行業(yè)領先的創(chuàng)新與精妙設計,令華為MateBook X Pro從眾多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多家權威外媒的一致好評,則讓這款還未上市的輕薄本備受期待。目前該機在歐洲發(fā)布的售價為1499歐元/1599歐元/1699歐元,折合人民幣11698元左右,可謂物有所值。根據以往的經驗,華為MateBook X Pro在國內發(fā)布的價格還將有所下調,相信屆時,國內版本的華為MateBook X Pro將擁有更加驚喜的價格。
- 三星探索折疊新邊界:四折手機專利亮相,折疊技術再突破
- 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小米創(chuàng)業(yè)路15年,風雨兼程,創(chuàng)業(yè)未有終點
- 英特爾臺積電合資計劃遭質疑:強強聯手能否互補,還是競爭加???
- Meta開源最強AI模型Llama 4:打破界限,引領開源AI新潮流
- 賈躍亭回應美汽車關稅新政:法拉第未來將受益,但挑戰(zhàn)仍存
- OpenAI宣布推遲GPT-5推出時間,揭示新模型發(fā)布計劃:漸變更勝一籌
- 新關稅威脅下,蘋果考慮巴西擴產應對漲價,消費者需做好準備?
- 東風車規(guī)級MCU芯片:揭秘DF30流片之旅,預計明年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 赴港上市大動作!立訊精密籌集逾200億元,揭秘企業(yè)未來發(fā)展新篇章
- 長鑫存儲考慮漲價,DDR4內存市場風向標已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