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科技公司嗎?谷歌,百度,新浪這些科技巨頭家喻戶曉,但你知道東南亞有什么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嗎?在享受打車,送餐,移動支付的日常便利時,你能否想象,這些功能全部由一家公司包攬?
Grab(格步)便是這樣一家堪稱神奇的科技公司。“在東南亞,每6個人中就有一位是Grab的用戶。”Grab的CTO Theo Vassilakis這樣談道。
作為東南亞最大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Grab致力于利用頂尖人才,為東南亞提供優(yōu)質的出行、送餐、金融解決方案。Grab目前已擁有多元的人性化服務和約1億1千萬應用下載,可謂是具有前沿性思維的領潮玩家。這樣一家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新興企業(yè),面對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理當摩拳擦掌——Grab R&D center分支于2015年落戶北京,懷著驚人激情與開放心態(tài),在首都進行著充滿無限可能的研發(fā)工作。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在東南亞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中Grab從不缺席,以便捷服務,革新思維,和改變世界的根本愿景,提供不斷進步的交通領域產品。自從2012年成立以來,Grab不斷推陳出新,提供送餐,送貨等服務便利用戶生活,并且在金融領域擁有傳奇般的經歷——面對東南亞50%以上成年人沒有銀行賬戶的狀況,在過去5年中Grab幫助超過100萬司機開立賬戶;如今Grab金融幫助約800萬個體戶,包括司機與商人等群體盈利創(chuàng)收;并且GrabE錢包支付和金融服務已成為東南亞數字經濟的引擎之一,與中國的移動支付軟件的貢獻非常相似。
Grab目前在全球設有6個研發(fā)中心,而北京分支是Grab企業(yè)全球版圖的重要一環(huán)。Grab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 Anthony Tan先生談道:“當Grab成立之初,由于東南亞科技人才市場規(guī)模有限,人才需求是我們較為棘手的問題,所以公司決定在北京設立R&D centre,從而吸引當地更多的工程師。北京的軟件工程師和開發(fā)師與東南亞地區(qū)的市場團隊緊密合作,并將Grab的產品與服務在東南地區(qū)鋪展開來。這些人才是Grab發(fā)展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自從2015年成立以來,北京團隊熱情投身Grab在餐飲及地圖服務方面的技術開發(fā),已經成功為GrabHitch、GrabNow、 Entrances等多項服務提供核心技術支持。這些應用下屬的功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利用Grab獲取有效出行資源,實現(xiàn)搭行順風車,與出租車司機自愿結對,靈活定位快速登車,以此最大程度得到出行便利。同時,北京團隊正在研發(fā)物聯(lián)網相關技術,在中國急劇擴張的互聯(lián)網版圖中汲取經驗。經過3年發(fā)展,如今北京團隊將近200人,成為了友好、開放、貢獻卓越的精英組織,也為中國科技人才提供了創(chuàng)造東南亞移動電子市場的機會。
除北京之外,Grab其余5座研發(fā)中心分別位于總部新加坡、西雅圖、雅加達、胡志明市和班加羅爾,充分彰顯了企業(yè)在全球范圍內擴大研發(fā)能力的宏偉愿景。Grab的CTO Theo Vassilakis對此談道:“全球6座研發(fā)中心的發(fā)展模式,是由我們堅持為當地消費者開發(fā)本土產品的信念決定的;與此同時,我們在世界范圍內接觸專業(yè)精英人才來達成目標。”雄心勃勃的Grab在各個研發(fā)中心招募本土一流人才,以人性化且當地化的視角開展研究,最終憑借優(yōu)勢技術為客戶帶來優(yōu)質出行解決方案。
并且,思維敏捷、富于激情的創(chuàng)業(yè)式工作環(huán)境,讓Grab成為了研發(fā)中心當地極有吸引力的雇主之一。Grab與用戶的有效溝通,割據式擴張的戰(zhàn)斗氣氛,崇尚社會責任的精神理念,以及渴望成功的積極心態(tài),與高端科技人才熱愛的企業(yè)文化十分吻合。目前Grab北京團隊的成員原先大多隸屬于一線本土與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海外團隊則吸引了谷歌、微軟、亞馬遜等世界著名科技巨頭公司的員工。
作為具有前沿眼光的科創(chuàng)公司,Grab北京團隊立足于中國互聯(lián)網經濟的發(fā)展經驗,將以領先科技思維開拓全新版圖。而放眼全球,2018年Grab的整體研發(fā)團隊成員相比前一年已經近乎翻倍,發(fā)展之勢蓬勃茁壯,未來必將有更多向往影響力的科技人才加入日益強大的Grab,傳遞品質卓越的日常服務,共享數字經濟的美好未來。
- OpenAI API組織漏洞引爭議,GitHub意外頻發(fā),開源理想遭遇現(xiàn)實挑戰(zhàn)
- 人工智能一鍵調用支付寶,國內首個支付MCP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 鴻蒙智行引領出行安全新風潮:全民共筑智駕防線,共建安全出行新生態(tài)
- AMD突破技術極限,首款采用臺積電2nm工藝芯片引領行業(yè)新里程碑
- 神秘灰度測試揭秘:月之暗面內容社區(qū)產品能否顛覆內容行業(yè)?
- 韓國三星打破工作時長限制:員工每周獲準工作64小時,挑戰(zhàn)人類極限?
- 特斯拉將用攝像頭和AI芯片實現(xiàn)未來派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驅動的革命即將來臨
- 官方出手整治短視頻亂象:打擊虛假擺拍等不法行為
- 蘋果直言:iPhone不回美國制造,其他國家替代不了中國
- 儲能業(yè)務爆發(fā)力,寧德時代一季度凈利潤超139億元,儲能業(yè)務成增長新引擎背后的秘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