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去幾十年工業(yè)自動化截然不同的是,如今服務機器人的移動不再需要沿著既定的軌道,而是需要深入落地,去智能適應各種復雜的應用場景。
對此,張江企業(yè)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嵐科技”)創(chuàng)始人陳士凱深以為然,他所帶領的思嵐科技正是定位于為機器人的移動賦能,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
機器人智能移動的關鍵一“步”
2013年,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思嵐科技(SLAMTEC)在RoboPeak之上孕育而生,正式成立。致力于研發(fā)低成本、高性價比的服務機器人定位導航解決方案。
如今,在陳士凱的帶領下,思嵐科技已經擁有了機器人智能移動的三條核心產品線——360°掃描測距激光雷達RPLIDAR系列、模塊化自主定位導航系SLAMWARE及通用型服務機器人平臺ZEUS(宙斯)系列。
“眼睛+小腦+雙腿”——全方位的產品線布局實現(xiàn)了思嵐科技創(chuàng)立的初衷:讓機器人“聰明”地動起來。
走好機器人智能移動的每一“步”
作為RoboPeak的創(chuàng)始成員,陳士凱在行業(yè)內浸潤了10年之久。據(jù)他觀察,服務機器人行業(yè)正在經歷這樣幾個時期:
空白期(2005年以前)
探索期(2013-2017年)
短暫休整期(2018年至今)
思嵐科技于2013年成立之時恰逢行業(yè)探索期,不斷有新玩家涌入服務機器人這一賽道。其中有做上層應用開發(fā)的,有做整機銷售的,當然,也不乏有思嵐科技這樣專心致力于做“智能移動導航”方案+下位機的。
“近兩年客戶需求的趨同性和集中度較高,行業(yè)進入了平穩(wěn)發(fā)展期,我覺得放慢速度是一件好事,因為行業(yè)發(fā)展太快就像泡沫一樣,會有破裂的風險?!?陳士凱坦言。
通用型服務機器人平臺ZEUS系列
解決“室外強光干擾”問題
在實現(xiàn)了低成本、高性價比這一目標之后,思嵐科技把目光放在行業(yè)難題“室外陽光干擾”問題上。
“激光雷達對于環(huán)境日光或者強陽光的抗干擾能力存在一定的難點,這會影響到測量的靈敏度,比如日光下測一張白紙,距離可能會測得很遠,但在相同位置測一個黑色物體又會顯示距離很近,這樣得出的結果很不穩(wěn)定?!?/p>
當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陳士凱和他的團隊常常會開到一半就跑到室外進行測試,一測就是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只是因為“太陽出來了”,那段時間被他戲稱為“靠天吃飯”。
正是在這樣的“工匠”精神下,思嵐科技終于解決了三角測距雷達“室外強光下不可用”的難題,拓寬了三角測距雷達的應用場景,也為思嵐科技的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方案帶來了更多可能。如今,不僅能在室內機器人身上看到思嵐的產品,更是在室外巡檢、工業(yè)園區(qū)輕量級駕駛車身上看到思嵐的產品。
思嵐科技RPLIDAR 系列激光雷達
攻克“機器人的迷失”問題
解決了室外強光干擾難題后,陳士凱和他的團隊又馬不停蹄的把目光集中在業(yè)內的通病——“機器人迷失”的問題上。
關于這個問題,陳士凱給舉了一個例子:假設在商場某條過道兩旁各有1家店鋪,工作人員事先把機器人部署在這里,讓它對環(huán)境有了既定認知,但第二天2家商鋪開始同時裝修,各自被圍墻圍住。這時候,機器人再次來到這里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執(zhí)行指令。
目前,針對這個問題,思嵐科技正在從軟件算法以及大數(shù)據(jù)采集等方面去解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艾F(xiàn)在雖然不能說已經完全攻克,但也解決了部分難題,比如現(xiàn)在機器人面對商場兩邊店鋪突然同時裝修的情況,已經能夠從容應對。
除了自研外,思嵐科技還和客戶展開了緊密合作,聯(lián)合做了不少實驗。
“其實客戶的需求更直接,因為他們處于實際的場景中,所以更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p>
比如有客戶就提出過這樣一個奇怪的要求:當機器人在商場走到一半時,突然拿個大箱子把它蓋住,然后讓它在里面轉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把箱子拿掉。
被團團圍住的機器人
這個場景其實就是在模擬機器人迷失,雖然“轉一晚上”聽起來有點夸張,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真的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為了杜絕那個“1”,我們必須要做那個“萬次”的實驗。
走好未來每一步
從硬件RPLIDAR到軟件SLAMWARE,再到擁有完整移動能力的通用型機器人平臺ZEUS系列?!般@研”這股勁,把思嵐人扭在一股繩上,勁兒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扎根張江6年來,思嵐科技也積極與張江本土人工智能企業(yè)展開合作,相繼為智位機器人、太昂科技、品覽科技等企業(yè)提供技術支持。未來,也會有更多期待。
對于張江日益強大的人工智能產業(yè)生態(tài),陳士凱頗有感觸:“整個張江,尤其是張江人工智能島為AI企業(yè)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和落地平臺,思嵐科技就有兩款機器人分別在張江人工智能島的室內和室外都做了部署。”
“萬變不離其宗,我們的重點就是做好‘為機器人的移動能力賦能’這件事,讓機器人能更智能地移動起來,希望有更多企業(yè)可以和我們合作,拓展更多機器人的落地場景?!标愂縿P最后總結說。
- 2030年或迎來6G時代:張平院士解析5G經驗如何助力6G革新
- 英特爾新CEO揭秘未來CPU發(fā)布時間,銳炫顯卡能否驚艷成謎?
- 三星重磅新動作:頂級設計師加盟能否引領產品設計革新時代?
- 銳龍Max 300系列即將揭秘,銳龍9000G系列四季度驚艷登場,科技新篇章即將開啟
- Switch 2新秘密按鍵揭秘:用途猜測大揭曉,游戲迷狂喜?
- 未來AI沖擊:科幻作家劉慈欣談AI能否取代作家,應如何應對?
- DeepSeek引領AI新潮流:開源的力量,影響力無處不在
- 蔚來李斌:2025年攜新技術登場,蔚來如何布局研發(fā)與充換電網(wǎng)絡?
- 華為麒麟9020處理器工藝創(chuàng)新:集成內存芯片一體封裝技術,工藝再突破,引領未來智能科技新篇章
- 發(fā)改委出手!打擊汽車市場不公平競爭,推動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