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支付業(yè)務囧境:注冊了4.5億用戶卻帶不動

受移動終端普及和不斷發(fā)展的影響,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時下頻次最高的支付手段。眾多互聯網公司開始建立起自身的移動支付平臺,其中支付寶和微信逐漸發(fā)展成為整個移動支付市場的領頭羊。

隨著移動支付市場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競爭逐漸激烈,三大運營商也紛紛建立起自己的移動支付平臺,通過進一步延伸自身業(yè)務邊界來提升客戶價值,希望利用億萬客戶資源的優(yōu)勢掀起移動支付市場的新一輪混戰(zhàn)。

現狀:移動電信雙飛 聯通正在突圍

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支付平臺分別為中國移動“和包支付”、中國電信“翼支付”以及中國聯通“沃支付”。

“和包支付”:2017年“和包支付”總交易額為20381億元,突破兩萬億元大關,是2016年的兩倍,注冊用戶已達到2.5億人,一躍成為央企電商領頭羊;

“翼支付”:2011年起,中國電信著手布局互聯網金融板塊,推出翼支付業(yè)務并獲得央行頒發(fā)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后,電信進一步構建包括翼支付在內的“甜橙金融”品牌,探索、創(chuàng)新和實踐“通信+支付+金融”差異化商業(yè)模式。經過7年的發(fā)展,現已擁有超4.5億用戶,其中月均活躍用戶數近4000萬,商戶數超400萬,同時支持國內1800多項水電煤氣等民生繳費服務,2017年全年翼支付累計交易額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53%;

“沃支付”:2016年,聯通支付有限公司(簡稱“沃支付”)以支撐主業(yè)發(fā)展、打造“通信+支付+理財”一體化平臺為目標的發(fā)展模式初見成效,當年沃支付實現了交易量翻番的目標。至2018年,沃支付年交易額將有望突破5000億元。

從交易額數據可以看出,“和包支付”和“翼支付”的發(fā)展規(guī)模遠在“沃支付”之上,這主要因為“沃支付”建設發(fā)展時間較短,用戶規(guī)模和合作商戶規(guī)模均落后于“和包”和“翼支付”。

發(fā)展:使用習慣很重要

2017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105.4萬億元,呈高速增長態(tài)勢,而其中運營商移動支付平臺交易總和約4萬億,占比僅3.8%,存在感相當稀薄。

雖然運營商移動支付平臺交易額占比較低,但是“和包支付”和“翼支付”的注冊用戶卻不小,其中“和包支付”擁有4.5億用戶,占全國人口比重30%以上。雖然很多人注冊了運營商的移動支付平臺,但他們還是選擇支付寶和微信等其他平臺進行支付,可見運營商要努力培養(yǎng)用戶在自家移動支付平臺上的使用習慣,才能獲得發(fā)展前景。

拓展:好好規(guī)劃“三步走”

面對市場變化,各大支付巨頭都在加速構建自身的移動支付生態(tài)圈,通過多元化發(fā)展把蛋糕不斷做大,那運營商該如何利用自身優(yōu)勢資源從中脫穎而出呢?咱們不妨好好規(guī)劃“三步走”。

第一步:將通信業(yè)務與移動支付融合

目前看來,三家運營商都在努力嘗試通過“紅包”將傳統的話費補貼引導至自身移動支付平臺,用戶可以用紅包在運營商的支付平臺進行消費,但是這個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如預期??梢?,運營商所推出的紅包政策吸引力仍有待提升。

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將充值優(yōu)惠或者充值送話費等功能轉移至支付平臺,由支付平臺來承擔絕大部分的充值服務。例如,充值100元可贈送5-10元的特殊紅包,該紅包可用于指定商家(例如餓了么、連鎖超市等)的消費,這樣便可以形成資金流動,實現多方共贏。

通過話費充值服務這種每個用戶都會進行的高頻次行為,將優(yōu)惠活動引導至自身的支付平臺,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提升支付平臺的裝機量,而且也能促進整體交易額的極大提升。

第二步:引入商戶入駐平臺,形成專屬的支付場景

引入實力強勁的商戶入駐平臺也是一種差異化競爭。日前,翼支付在北京舉辦了主題為“智慧新零售 普惠新生態(tài)”的翼支付與殼牌(中國)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宣布翼支付將與殼牌中國零售業(yè)務車隊解決方案部門正式達成意向合作,將充分發(fā)揮翼支付在用戶數量和活躍度方面的核心優(yōu)勢,結合殼牌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加油站運營商的地位,為消費者提供合作加油站卓越的產品和服務,未來或會考慮比如發(fā)行殼牌專屬的翼支付紅包聯名卡,共同擴大用戶群,加強線下生態(tài)圈。

翼支付的這種做法值得借鑒,它一方面可以聯合優(yōu)秀商戶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用戶也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優(yōu)惠,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第三步:三家聯合運營 協同拓展

目前,三家運營商的拓展之勢尚屬各自為政,這很難同支付寶、微信等占據移動支付龍頭地位的平臺相抗衡。因此,運營商有必要將移動支付平臺聯合起來,推出三家都能使用的聚合支付二維碼,形成廣大的運營商移動支付生態(tài)圈系統,讓運營商移動支付進入眾多中小商戶,這樣才能極大提升三家運營商移動支付平臺的使用頻次。

小結

想要開拓移動支付市場,運營商龐大的用戶群資源自有用武之地。但若是經營不當,恐怕又要步當年飛信、易信的后塵。因此,運營商需要加快步伐,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從一站式服務能力的建構、營銷預算到完整的應用生態(tài)系統進行多方面的投入,打造自身專屬的核心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6-08
電信運營商支付業(yè)務囧境:注冊了4.5億用戶卻帶不動
電信運營商支付業(yè)務囧境:注冊了4.5億用戶卻帶不動,受移動終端普及和不斷發(fā)展的影響,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時下頻次最高的支付手段。眾多互聯網公司開始建立起自身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