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這樣一種大牛股,它優(yōu)秀的產品為大眾所熟悉,很多投資者卻對它「熟視無睹」,與之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答案是,有。比如A股的貴州茅臺,不必說是A股投資者,只要是個中國人,想必大都聽過其大名。然而,卻有不少A股投資者一方面感嘆好的股票標的難尋,一方面卻和廣為人知的貴州茅臺「擦肩而過」,眼看著它的股價連破整百,就在最近又突破600元的大關。類似的故事同樣在美股上演,比如,Gartner,投資者經常會看到它出色的研報,卻可能不知道它其實也是只大牛股。
不為人知的Gartner 9年跑贏大盤
Gartner (NYSE: IT),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公司的客戶群包括各大公司CIO、公司和政府機構的高級IT領導,高科技電信企業(yè)和專業(yè)服務公司的業(yè)務領導人,供應鏈專業(yè)人士,營銷人才和技術投資者。在美國國會要討論有關推動當今經濟的關鍵性商業(yè)及技術問題之前,它們會經常調用Gartner的分析員。
Gartner的最近幾年的股價走勢來看,從2009年3月9.8美元開盤到2017年10月25日124.07美元收盤,9年時間漲幅高達11倍,標準的彼得林奇口中的「tenbagger」。對比同期標普500指數(shù)的2.51倍漲幅,更是遠遠的領先大盤。
IT咨詢行業(yè)的龍頭老大能被Gartner 「翻牌」是企業(yè)的榮幸
不久前,行業(yè)分析師協(xié)會(Institute of Industry Analyst Relations)調研了100多家咨詢機構,從中評出了十家頂級的分析機構。從影響力、購買參考相關性互動性(面積大小對比)評估,詳見下圖,Gartner的受認可程度可見一斑。
因為Gartner采用邀請制,只有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取得相當成績的公司,才會收到Gartner的邀請。這也是為什么一旦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報告就值得企業(yè)大書特書的地方,因為收到邀請本身就是一種認可。
6月16日,Gartner公布了2017年全球云計算IaaS魔力象限,阿里云躋身全球前四名,排在阿里云前面的是AWS、微軟和Google。今年是Gartner首次將中國云計算廠商的國際業(yè)務列入評比范疇,阿里云強勢崛起將老牌IT巨頭IBM等甩在身后,直接躋身全球四強,引發(fā)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多語言全球權威媒體紛紛點贊,包括CNBC、《巴倫周刊》等??梢哉f,因為被Gartner強勢「翻牌」,阿里云一時風光無限。
核心競爭力明顯 未來仍有投資空間
富途證券認為,Gartner表現(xiàn)出色,主要核心競爭力有以下幾點:
一流的研究人員。
就像很多高科技公司一樣,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一流的研究團隊。而Gartner的最核心的競爭力同樣是一流的研究團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有員工8,813人,其中研究分析師和顧問1,922人,而這將近2000名分析師和顧問在技術領域內平均都有10-15年的工作經驗,Gartner的許多分析員以前都是CIO(首席信息官),CTO(首席技術官)出身,可以說Gartner的在IT的專業(yè)程度是極高的。
強大的品牌效應。
咨詢等行業(yè)有點類似標普、穆迪、惠譽這些評級機構,一旦因自身的研究實力做強,就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獲得市場獲得口碑獲得市場獲得口碑。
買買買的策略。
Gartner的擴張模式和奢侈品的行業(yè)非常類似:利用自身的強大資本和品牌效應,不斷地買買買。根據(jù)彭博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9年到2017年9年時間Gartner總共發(fā)起12起收購案,完成11起,平均每年完成1.2起收購。
Gartner股價已經漲了11倍,仍有希望再漲嗎?富途證券認為,Gartner仍有投資的空間,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TMT行業(yè)是現(xiàn)代以及未來經濟一直會存在需求的行業(yè),并且這個需求會越來越大,比如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AI等等。而作為服務這些行業(yè)的Gartner大概率會伴隨這些行業(yè)不斷成長。要知道這個世界最好賺的錢之一就是為富人提供服務。其次,Gartner的品牌已經打響,未來大概率會強者愈強。
富途證券提示:股票投資是一項有風險的投資行為,投資者需要根據(jù)多方信息綜合分析制定投資決策,本文只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參考資料,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