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工作即將于4月16日開始,面試考核的是考生綜合素質;對于很多非師范生來說,“試講”等環(huán)節(jié)更成為“攔路虎”。對此,國內領先的成人教育公司尚德機構根據美國新式教學法設計推出了最新面試場景模擬,為考生支招如何通關和取得高分。
目前,每年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不斷增加,據教育行業(yè)垂直新媒體芥末堆報道,2017年全國28個省份教師資格證國考筆試總人數為310萬人,同比增長10%。而2018年上半年全國筆試總人數就已達200萬人,同比增長122%。
據了解,教師資格證面試主要考核考生的職業(yè)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tài)、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yǎng),以及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教師資格證面試采用結構化面試、情景模擬等方法,通過備課、試講、答辯等方式進行,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統(tǒng)一研制的面試測評系統(tǒng)來考核。其中,結構化回答成為令考生頭疼的環(huán)節(jié)。
對此,尚德機構學術中心有關負責人指出,結構化回答分成自我職業(yè)認知類、組織管理類問題、突發(fā)應變類、人際關系類、綜合分析類五大類問題,建議考生們根據不同問題類型采取相應的回答方法。
比如對于自我職業(yè)認知類問題,就要充分體現出考生對教師行業(yè)的了解和熱愛,應盡可能地尋找“論據”去說服考官。對于人際關系類問題,主要考察考生與領導、學生、同事、家長、親朋好友之間關系的處理,答題的核心是有效溝通;因此要遵循積極向上的原則,一切以工作為重的原則,再有就是以不同主體的具體化為原則等。此外,如果面試過程中遇到陌生問題,也不要慌張,而是仔細思考、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和實際,總能找到解答方法。
“試講”,是教師資格證面試的核心。由于考生中有不少是非師范生,缺乏講課經驗,上述負責人建議,考生不要自己偷偷練習,一定要大方地面向身邊朋友、家人模擬練習,才能有效地找出自身不足。“試講”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只有不斷練習才能在面對考官時表現得很熟練。再有就是要注意“試講”環(huán)節(jié)的條理性和完整性,必須提前準備好要講的內容,不能講到哪兒算哪兒。
由于試講時沒有學生在場,因此考生要注意和考官之間的溝通,尤其要注意和考官有目光接觸。教師需要有很強的表演性,即使一個人講課,也要讓考官感覺你是在給學生們上課,課堂的熱烈氣氛、學生的反應等都要表現出來。
尚德機構學術中心有關負責人指出,面試要想得高分,需要了解考官關注什么。一般來說,考官對面試的評判主要分為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外在主要看儀容、儀表和儀態(tài),內在主要看邏輯和條理性、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氛圍等;上課過程中營造的氛圍能帶動考官,得分會高。
另外,考生還要注意幾個容易失分的地方,包括不修邊幅,語言問題,對教材不熟,還有細節(jié)上的具體表現,如板書時有錯別字等。對此,考生可以多關注周圍的正式老師如何穿著,這樣可以找到感覺。除了衣著,精神面貌也是考官經??疾斓囊粋€要素,因此要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和態(tài)度。除此,面試時必須口齒清晰,聲音響亮。考生們可以嘗試錄一段自己講課的錄音,聽聽有哪方面的語言問題,對癥下藥進行練習??傊?,細節(jié)決定成敗,面試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馬虎不得。
為幫助考生更好地通過教師資格證面試,尚德機構根據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提出的TBL(team-based learning)新式教學法,設計出最新的面試場景模擬。該教學法強調小組授課,學員會模擬進行面試實戰(zhàn),并可觀摩其他同學的試講及老師點評。這種模式具有貼近實戰(zhàn)和取長補短的優(yōu)勢,比傳統(tǒng)觀念中很受歡迎的一對一點評更有效率。同時,尚德機構推出了面試理論課,內容涉及介紹面試當天流程和注意事項的面試流程板塊;講解答題思路、提高回答邏輯性的結構化板塊;剖析經典試講題目的試講思路板塊;結合范例講解教案寫作的教案設計板塊,以及解讀往年時政問題和最新熱點的時政要點板塊。
目前,尚德機構擁有一支行業(yè)領先的師資隊伍。截至2018年底,清華、北大、人大等國內985\211名校畢業(yè)以及國外名牌高校留學海歸老師的占比逾70%。2018年,尚德機構還入職多名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等QS世界大學排名100強名校背景的教師。此外,在2018年11月,尚德機構引進了牛津教師學院(OTA)多項教師職業(yè)發(fā)展項目。今年1月,牛津大學派遣專業(yè)培訓師,與尚德機構老師一同研討教學理論、教研模式,切磋實踐授課技巧、課堂管理方式等。尚德機構在師訓方面不惜投入,也確保了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和高水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