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富士康的印度工廠失去了一家中國手機企業(yè)大約七成的訂單,這家中國手機企業(yè)在印度的壓力下被迫將訂單交給印度一家手機代工廠,這已導致富士康的一家印度工廠出現高管離職、員工流失,甚至嚴重情況下可能不得不關閉部分工廠。
在蘋果的推動下,它的三大代工廠富士康、緯創(chuàng)、和碩等都已赴印設廠,而其中的緯創(chuàng)最先被印度財團塔塔收購,2022年就已完成對緯創(chuàng)的收購,而緯創(chuàng)之前對印度抱有巨大期待,因此將它在中國大陸的iPhone代工廠賣出,這也導致2023年蘋果僅分配了1%的iPhone15給緯創(chuàng),緯創(chuàng)可以說幾乎退出iPhone代工市場。
和碩則已被印度財團瞄上,據稱雙方已在接洽中,印度財團謀求和碩印度工廠的控制權,普遍認為和碩頂不住壓力,失去印度工廠的控制權是必然的事,印度財團在印度的影響力巨大。
如此一來,富士康已成為赴印設廠的代工廠中碩果僅存的一家了,與另外兩家代工廠不同的是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除了代工iPhone之外,還為一家中國手機企業(yè)服務,并且富士康最先在印度是為這家中國手機服務的,然后才在印度設立生產iPhone的工廠。
此番印度本土代工廠以特殊手段搶走富士康的中國手機訂單,導致富士康的印度工廠不得不收縮;可以預期隨著印度財團收購的緯創(chuàng)和和碩工廠整合完成,他們也將代工iPhone,如此情況下富士康印度工廠還能否代工iPhone就存在疑問。
印度財團如此做,可能是試圖徹底壟斷印度代工iPhone以及其他手機的業(yè)務,借此迫使這些客戶付出更高的代工價格,這是印度財團一貫的貪婪本性,壟斷市場、攫取厚利,這也是許多外資企業(yè)在印度的遭遇。
與此相印證的是這家中國手機企業(yè)被迫將訂單轉交給印度本土的代工廠后,利潤已經大跌,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它在印度被迫給代工廠支付了更高的價格,印度市場銷售的手機占這家中國手機企業(yè)在海外市場銷量的大約三分之一。
印度財團的做法可能是通過各種手段搶走富士康的訂單后,失去訂單的富士康最終不得不退出印度代工市場,進而將工廠便宜賣給印度本土企業(yè),從印度財團塔塔先后招攬緯創(chuàng)和和碩來看,未來對富士康的iPhone代工廠出手的很可能也是塔塔,而塔塔正是印度最大的財團。
從此前沃達豐、亞馬遜、沃爾瑪、福特等美國企業(yè)在印度的遭遇都可以看出,一旦市場發(fā)展起來,這些外資企業(yè)在印度都將遭遇困難,沃達豐所處的印度運營商市場如今大多由印度本土企業(yè)占領,亞馬遜和沃爾瑪所處的零售行業(yè)正被印度財團分割,福特更在印度投資超過20億美元后被迫退出,這些都有印度財團的身影。
可以說印度被稱為外資墳場不是沒有道理的,導致諸多外資企業(yè)在印度折戟大多背后都有印度財團的身影,印度財團正是采用種種特殊的手段,促使外資企業(yè)離開印度,進而最終形成仍然由印度財團壟斷的結果,印度的貪婪也就由此而來。
貪婪的印度財團導致的后果可能就是印度制造將因此而成為泡影,印度發(fā)展這么多年,制造業(yè)一直難以發(fā)展起來,近幾年在中國手機和蘋果的支持下,印度的手機制造才剛剛取得一些成績,印度財團就急著收割果實,結果就是印度制造恐怕永遠發(fā)展不起來,而且即使已發(fā)展了這幾年,印度的手機產業(yè)鏈也并未完全建立,印度制造最終就只能是幻想。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