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消息,據(jù)外媒報道,OpenAI去年3月份推出的大語言模型GPT-4,在研究人員所進行的實驗中的表現(xiàn)雖然還不及人類參與者的平均水平,但已達到了圖靈測試的通過標準,在GPT-4之前推出的GPT-3.5,在最新的測試中也達到了通過標準。
GPT-4通過圖靈測試,是源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實驗,他們在實驗中選定參與實驗的還有上世紀60年代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ELIZA,另有一組人類參與者,研究人員讓500人與他們進行5分鐘的對話,然后判斷對話的是人還是人工智能。
而最終的結果表明,GPT-4在54%的時間里被誤認為是人類,GPT-3.5則是在50%的時間里被誤認為是人類,沒有大語言模型或神經網絡支持的ELIZA,則是在22%的時間里被誤認為是人類。
GPT-4和GPT-3.5在實驗中的表現(xiàn)雖然不及人類參與者67%的平均水平,但根據(jù)現(xiàn)在普遍認同的有30%回答被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就算通過測試的標準,它們就都通過了圖靈測試。
不過,由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進行實驗時,OpenAI尚未宣布新一代的旗艦模型GPT-4o,可以利用語音、視頻和文本信息進行實時推理的這一模型,如果參與測試,被誤認為人類的結果可能就會更高。
圖靈測試源自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國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他在1950年的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提出,測試的流程是由一名測試者寫下自己的問題,隨后將問題以純文本的形式發(fā)送給另一個房間中的一個人與一臺機器,測試者根據(jù)他們的回答來判斷哪一個是真人,哪一個是機器,所有參與測試的人或機器都會被分開,這個測試旨在探究機器能否模擬出與人類相似或無法區(qū)分的智能。
除了圖靈測試和在人工智能上的貢獻,圖靈為廣大科學領域的關注者所熟知還有圖靈獎,由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ACM)在1966年設立的這一獎項,旨在獎勵對計算機事業(yè)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是計算機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一般每年僅頒發(fā)給一人,清華姚班和智班的創(chuàng)立者姚期智,就是2000年的獲得者。(海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