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yè)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yè)商會、重慶國際汽車展覽會組委會主辦,重慶汽車工程學會與《汽車觀察》雜志共同協(xié)辦的 “2019中國汽車重慶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以“拿什么拯救你,疲軟的市場?”為主題的分論壇同期開展。
論壇上,長安汽車乘用車營銷事業(yè)部常務副總經理彭陶、東風悅達起亞銷售本部副本部長葉磊、蔚來/用戶發(fā)展副總裁朱江,分別就當下中國汽車市場面臨的挑戰(zhàn)、壓力與機遇作了精彩的分享。
以下為論壇實錄:
主持人: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今天一場互動研討,應該也是今天最后一場互動研討了。這一場的主題大家都看到了,拿什么拯救你,疲軟的市場?
我之前看了一下這個標題,我感覺“拿什么拯救你”,這個市場是能夠被拯救的嗎?好像不太符合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果用一些方法來刺激和拯救的話。
我是易車網的副總編輯、汽車產經網主編陳昊,我是一個媒體人。剛好我們媒體在前兩個月紹興做了一個內部論壇,邀請50多個做汽車營銷的老總聊一聊狀況,當時做了一個調查,一會兒參與互動研討的老總參與了調查。當時調查的結果,50多個車企營銷老總,基本上代表了所有中國主流的汽車營銷各個品牌的狀況。當時有10多位老總對今年車市整體的看法是負增長,2%的負增長,30多位老總覺得是2%的正增長。當時是3月份,現(xiàn)在5月已經過完了,現(xiàn)在進入6月份,看了一下數(shù)據(jù)。因為整個5月份的數(shù)據(jù)還沒有拿到,但是可以看到車聯(lián)會的數(shù)據(jù),每個星期給我們發(fā),前兩個星期的數(shù)據(jù)出來,乘用車下降19%,1、2月份下滑大概是16%,3、4月下降14%,現(xiàn)在19%,好像情況越來越不妙了。所以今天會來聊一聊,今年老總們都會保持今年會1、2%到的微增長,還會持這種觀點嗎,還是整體一定會負增長呢?
關于“疲軟的市場”,用媒體最近看到的真實市場狀況跟大家講一講一些段子。之前主辦方給到我比亞迪的趙總會來,當時專門查了一下比亞迪今年已經開始買一贈一,買F7贈F3,市場上是這樣的狀況,跟超市里面賣薯片一樣,打捆賣,現(xiàn)在汽車也是這樣的。上個星期朋友圈看到有一張圖刷屏,一個咨詢公司做的各個行業(yè)盈利增長率排名(前幾個月的),汽車行業(yè)和媒體行業(yè)是墊底的兩個。當時我記得葉磊總還感嘆了一句,“說是供給側改革,但是所有供給側改革的結果,其實都是行業(yè)增長最快的,還都是金融,都到了投資領域,因為排名第一是金融行業(yè),第二的是保險行業(yè),消費動力從哪里來,何時來?而且前兩天的深港澳車展媒體評論現(xiàn)在買勞斯萊斯很多,并不擔心,但是擔心的是宏光賣不好了,四五線的車賣不好了。中國汽車消費,前面的增長都是伴隨增長,現(xiàn)在三四五線的城市都不買車了,這個市場還好嗎?剛才研討主持人,覺得2021年整個汽車市場年汽車銷售量會回落到2千萬輛,這多么可怕,會是這樣嗎?
今天論壇的嘉賓有:長安汽車乘用車營銷事業(yè)部常務副總經理彭陶先生,東風悅達起亞銷售本部副本部長葉磊先生,蔚來/用戶發(fā)展副總裁朱江先生。長安汽車作為曾經中國自主品牌,率先把中國的本土品牌帶到百萬輛,現(xiàn)在市場起風了,長安深切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并且正在用第三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來御寒,最后堅韌會屬于市場的創(chuàng)新者嗎?先請彭陶總給我們分享一下。
彭陶:非常高興,陳昊老師好,各位車企的同學們和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來自長安汽車的彭陶。今天收到的主題是“拿什么拯救你,疲軟的市場?”
其實拿到這個話題以后,特別是剛才陳昊老師分享一下前幾個月行業(yè)的數(shù)據(jù),應該這樣說,因為我這個人天生比較樂觀,在這個方面有一些觀點,包括跟剛才上一輪的劉振華可能不一樣??吹竭@個市場的變化,很多時候對汽車人來講,我個人更愿意其中一些機會。
首先,市場這兩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相信各位都很熟悉,這是俠義的乘用車市場近幾年的銷售數(shù)據(jù)。近幾年不光是在降增長率,其實絕對量也在降。從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整個乘用車發(fā)展的歷程。個人的見解,在這個地方從28年來行業(yè)的首次下滑,大家產生了很多疑慮,這是正常的。如果都一直增長,不太符合一般的經濟規(guī)律。我國大宗商品的屬性,我國重要的構成,在整個社會零售當中占比10%,汽車的銷售隨著國家經濟總體L型進行周期性的變化和波動,這也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
與此同時,其實我們也知道大家經常在說發(fā)達區(qū)域的千人保有量、第三線城市房地產的溢出等等很多的話題。其實在這個地方我用了一組數(shù),是國信中心徐老師經常講,千人保有量和中長期的量,不管作為媒體還是汽車的朋友們、小伙伴們大家都非常熟,里面怎樣計算的,我不一一說了。這里有一個小小的東西想跟大家分享。上周跟幾個朋友一起聊天吃飯,當時也有一個朋友問到同樣的話題。后來就說,這樣,我們做一個小小的實驗。把旁邊的服務員叫過來,一個小姑娘,我問“小姑娘家里有車嗎”,她說“有車,車是爸媽的”,我問“她買車嗎?”她說“肯定買車”。很簡單,一個服務員用很樸素的話告訴我她的想法和訴求。大家不要拘泥于是不是一定做到4200萬,或者長線看需求,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是在的,但是確實這個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對價格的變化,有年齡對不同產品的變化,有不同城市級別的變化等等。但是總體是用戶在發(fā)生變化,我們的車企該怎么樣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換句話說,前段時間有一個論壇也說了這么一段話:這么大一個市場,哪怕有10%或者20%發(fā)生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對于市場來說就是一個機會。簡單來講現(xiàn)在大數(shù)2800萬的車,2300萬的乘用車,20%就是500萬。什么概念呢?按照平均售價10-15萬塊錢,這是一個多么大的市場。這樣的市場,發(fā)生結構性的轉變,這是理所應當?shù)?,不變才不正?!?/p>
在新的階段里面用戶有什么變化呢?說實話就是一種多樣化的變化。在這里有一個新的觀點,在新的市場下面市場的矛盾有什么不一樣嗎?個人的見解,跟當場的市場矛盾一樣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什么意思呢?沒辦法去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把自己的活兒干好,老百姓是不是就會來選擇我們的產品呢?我們公司去年開始對社會和公眾進行了一個戰(zhàn)略發(fā)布,發(fā)布了第三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以效率為核心開展四個轉型。所有轉型的原點在哪里?在消費者、在用戶?;趯τ脩舻睦斫?,我們努力為用戶提供極致化的產品體驗以及多樣化的產品和價值功能訴求,這是車和更應該做的。
與此同時,基于對用戶極致服務體驗的訴求,長安汽車構建一個直通直連的方式,讓傳統(tǒng)用戶追著車企、追著4S店、服務商去跑,我們能否主動為他們做點什么?基于此,長安汽車也在進行這樣的實踐。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先于用戶去識別用戶潛在的抱怨、故障,來主動為他們服務。相信在座有不少車企的同學們,在這方面比我們做得好,我們積極和大家共同把這個事情往前推。 基于用戶的需求和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長安做了“北斗天樞計劃”,媒體朋友特別熟悉。
與此同時,不僅僅是智能駕駛,智能駕駛做了一些事,但是微不足道。包括智能網聯(lián)、智能交互、智能的體驗等全新的東西,同時也跟騰訊一起合作,跟梧桐車聯(lián),通過這樣一個載體把新的互聯(lián)網的生態(tài)圈,把車聯(lián)生態(tài)引入到長安的產品上,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多彩車生活的體驗。
與此同時,其實不光是新能源,因為去年長安做了“香格里拉計劃”。其實在今天早上長安進一步發(fā)布了一個新的N系列小排量高效能的動力平臺。除了新能源產品,其實在傳統(tǒng)動力上也會為用戶提供更低油耗和排放更加酣暢的駕駛體會。今天早上發(fā)布了“藍鯨動力”,在該平臺下的首款發(fā)動機搭載第二代逸動和Plas在明天向外界揭曉。
總體來講,在經濟結構化轉型的浪潮下,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這種情況下只要以消費者為核心,抓住他們的需求,尋找結構性的增長,誰抓住了脈搏,誰就可以贏得未來的市場。
主持人:下面再有請另外兩位嘉賓,葉磊總和朱江總。其實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關于峰值的話題,今天早上朱華榮總也講了,他說今年國5、國6的價格戰(zhàn)確實打得非常猛,他對價格戰(zhàn)的看法:認為“放血”可以,但是注定會“失血”過多而亡,對于峰值認為4200萬是可以的,剛才彭總的發(fā)言當中認為是可以。剛才談到服務員的話題,我在下面想,如果服務員、如果年輕人都不買車,2千萬輛可能就沒有。現(xiàn)在是2800萬輛,他只是這個基數(shù)當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能說明中國汽車市場的峰值一定會超過2800輛或者到4200萬的數(shù)字,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葉磊:其實上午的時候,我已經去巡了一下重慶的幾個店,基本上得出的印象是之前十幾年雙位數(shù)的增長不稀奇,今年的市場雙位數(shù)的下降史無前例,這是目前市場真實的情況。現(xiàn)在我們活著,主要靠徐董事長那口其,告訴我們前面有4200萬等著我們。4200萬可不可能呢?肯定可能。保有量剛剛過了2億,平均5.5年換一次車來講,理論上來講,這個就有可能,5年換一次車就有4000萬的增長。沒有新增人口,光靠現(xiàn)在存量就有4千萬。當然我們這個保有量是有曲線的,所以這只是一個概述。但是今年的形勢,可能是我從事十幾年來最惡劣的一次,市場上有打5折的凱迪拉克,也有6折的,確實市場的下行,另一方面國5、國6的切換,對汽車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看長遠有機會,看短期需要一個字“熬”,怎么熬呢?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主要看徐長鳴(音)。
主持人:五年換一次,再解釋一下?
葉磊:根據(jù)大數(shù)據(jù)計算出來。
主持人:如果五年不換,經濟不好就會延遲。
葉磊:臺灣的例子是11年換車,如果11年剛好2千萬。
主持人:今天中午我們吃飯的時候在聊,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不是買車?今天彭總說,吃飯的時候說服務員會買,剛剛問身邊部門的編輯“會不會買”,他說“會買”。在往后看日本的年輕人,他們好像不太想買車了。
葉磊:我女兒22歲,90年到00年中間,以她的概念,中國的90后和00后,和日本市場還不一樣,中國人“吃肉”,日本人“吃草”,中國人還是會買車。
主持人:朱江總,您的經歷是寶馬、雷克薩斯、蔚來,包括蔚來可以劃到新造車勢力里面的豪華車,您的經歷是豪華車的從業(yè)經歷。豪華車一直在市場里面,其實消費者還是比較傾向于購買的,現(xiàn)在增速還是不錯的,但是前段時間,我們看到國家下調了增值稅,奔馳、寶馬、林肯紛紛降價,所以豪華車也很難獨善其身。從您個人的從業(yè)經歷能否跟我們講一下,現(xiàn)在做新勢力很不一樣了,現(xiàn)在豪華車市場和之前的豪華車市場有什么不同,新造車勢力、新能源車,兩個問題:一是豪華車市場有什么不同,二是新能源車能不能在大的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獨善其身?
朱江:現(xiàn)在豪華車市場,其實整個乘用車市場的衰退是從去年9月份到現(xiàn)在接近10個月了,還在持續(xù)衰退,但是豪華車還在增長,總體上保持兩位數(shù)的增長,確實是一枝獨秀的狀態(tài)。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車市的增長是拿什么換來的。剛才葉總提到了5折的凱迪拉克等。
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品牌,雷克薩斯,我原來服務過的品牌,現(xiàn)在豪華車里面幾乎是唯一一個很多車型還在加價,比如他們5月份發(fā)布的銷售數(shù)據(jù)將近比去年同比增長50%,在4月份突破2萬輛,包括ES一個純進口的產品銷量突破1萬輛。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人日本品牌會“過冬”,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歐美的品牌是一個比較剛烈的方式,在汽車大勢好的時候猛漲,汽車大勢不好的時候可能以降價來換取市場份額和銷量,大概能夠維持得住。但是日本品牌一直是不緊不慢,不為所動似的,一直按自己的節(jié)奏走。個人認為日本品牌在不為所動、自己的節(jié)奏是什么?實際上有兩個東西:產品和用戶。不管是豪華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新床品牌亙古不變的真理,都需要堅持的兩個真理,不管是好還是壞,必須要堅守的東西。前面說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叫“不忘初心”方面的委員會,由韓正擔任組長。我們國家從上國家的治理、黨政的建設以及商業(yè)的運營,其實都是要回歸本質。所以我個人認為,在豪華車時代,今天這個市場的情況下,我們會看到你堅持得住。日本是在做長跑,他們不爭一時了長短、不爭朝夕,其實每天做的東西都是為了跑贏一個馬拉松、跑十個馬拉松。
作為新能源市場在汽車寒冬情況下,也在保持增長的勢頭。未來比較有幸的,一個是豪華車市場,一個是新能源車市場,但是并不認為新能源車市場,因為它是新能源或者是一個電動車市場,更是符合將來時代發(fā)展方向的智能車的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家制定政策的角度來講,國家現(xiàn)在的方向非常的清晰,從兩年前開始的補貼,一直到今年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政策,禁止全國各地城市再出三線城市??吹綇V州、深圳剛剛發(fā)布了以不同形式取消三線政策。國家對電動車行業(yè)或者新能源行業(yè),現(xiàn)在所做的方向非常清晰,把市場還給市場。初期通過政策的培育,終究要讓這些受政策利好的企業(yè),要回到一個真正的市場環(huán)境的競爭當中。索性,因為所有人都明白,一個市場上不可能新冒出200、300個品牌都能夠活下來,如果所有人都依靠政策而活,這對行業(yè)來講是一個最可怕的事情。
不管對于豪華車市場,還是對于新能源車市場來講,都取得了增長,但是我們要看到這里面增長的真正原動力是什么,這是對于我們每個汽車從業(yè)者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所以您認為新能源市場能夠獨善其身嗎?
朱江:在去年有一個論壇上發(fā)表過一樣的觀點,這個市場肯定會增長。我自己不好說中國整個乘用車市場是不是像過去一樣高歌猛進,2千萬還是3千萬,不是說新能源市場、智能電動市場,這個市場一定有光明的未來。
(責編:林嘉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