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霧里看花。”美聯(lián)儲(FED)官員的公開講話,你想要讀懂,很難!那么,凌晨的會議紀要,你又讀懂了多少?美股反彈,美債反彈,黃金原油都在反彈,唯獨美元受冷落,但鋪天蓋地關于美聯(lián)儲10月會議紀要的解讀又都呈現(xiàn)鷹派景象,為何?
【被市場反應弄暈了?其實只是你沒讀懂紀要而已!】
北京時間周四(11月19日)凌晨03:00公布的美聯(lián)儲10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絕大多數(shù)委員認為12月會議時,加息的先決條件或滿足,屆時加息可能是合適的,來自海外的風險因素在降低。美聯(lián)儲10月聲明稱“下次會議加息是可能的選項”,為的是強調12月行動的可能性。紀要公布之后,聯(lián)邦基金利率期貨價格暗示,交易員預計美聯(lián)儲12月加息幾率持平66%。
美聯(lián)儲決策者在他們10月份的會議聲明中加入新措辭,旨在強調12月份上調基準利率“很可能變得是合適的”,并且基本同意加息步伐將是循序漸進的。與會者強調這種變化意在傳遞一種感覺,即雖然沒有做出決定,但在下一次會議上啟動貨幣政策正?;绦蚝芸赡茏兊檬呛线m的。
兩位有投票權的決策者對這種措辭調整感到不安,認為過于強烈發(fā)出12月份首次加息的預期信號,可能會被誤解。但與會者基本同意,逐步取消寬松政策可能是合適的。委員會認為,相對較早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程序,使得之后政策曲線平緩的可能性更大。
三個陣營
會議紀要將決策者分為三個陣營:部分人士稱緊縮政策所需的經濟條件已經滿足;多數(shù)與會者認為相關條件12月份很可能滿足;但是其他一些人認為,到12月可以得到的信息不太可能確保加息。
自10月FOMC會議以來,美國經濟數(shù)據(jù)一直令人鼓舞。10月份非農就業(yè)增加27.1萬,為今年最大增長;失業(yè)率降至5%。9月份職位空缺達到歷史第二高;10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同比上漲1.9%。10月紀要公布當日,多位美聯(lián)儲官員熱議最近的美國經濟數(shù)據(jù),稱這增加了加息的理由,但他們都沒有承諾12月15-16日的會議上一定會加息。
奇怪的市場反應
有“美聯(lián)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會議紀要顯示,美聯(lián)儲官員們傾向于12月加息。美聯(lián)儲在10月聲明中修改了措辭,為的是打開加息的大門,讓12月成為一個可能的選項。
不過紀要公布后,市場反應多多少少有些奇怪,因為12月加息是可能的選項對于市場而言怎么說都應該歸為鷹派,即便是市場已經將其納入預期。但紀要公布后,美股反彈,長端國債反彈,黃金小漲,美元微跌。如果你沒看紀要內容,單看這些市場反應,你能猜到紀要是鷹派的嗎?不過,話雖這么說,但對于走勢,仍不是無跡可尋。
高盛挖到些許端倪:
國際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在詳讀長達12頁的紀要內容后,似乎挖到了些許寶貴信息。
10月會議期間,美聯(lián)儲官員們聽取了有關實際均衡利率的報告。實際均衡利率是指,能夠讓經濟在充分就業(yè)和物價穩(wěn)定的情景下運轉的政策利率。大多數(shù)美聯(lián)儲官員們認為,當前短期均衡利率處于零附近,且長期均衡利率很可能比此前10年時間周期都要低。
1、10月紀要表明美聯(lián)儲內部官員認為加息條件在12月會議前應該會實現(xiàn)。不過,部分由于擔心勞動力市場條件方面疲于預期的數(shù)據(jù),F(xiàn)OMC成員們認同在加息前需要等待進一步數(shù)據(jù)。我們預計好于預期的10月非農就業(yè)報告將緩解大部分擔憂情緒,給予委員會12月加息更多信心。
2、紀要還指出,官員們列舉了應避免過晚加息的原因,包括:可能給金融市場制造不確定性;低利率使得金融市場過度建設;如果維持低利率,表明對經濟缺乏信心;忽視了經濟取得的進步。
3、紀要包括了官員們對“均衡”實際利率概念的討論。員工模型預計,短期均衡實際利率當前處于零附近,F(xiàn)OMC參與者預計短期均衡實際利率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升,但步伐很有可能是逐步的。紀要同樣暗示,與會者對長期均衡利率的看法可能是演變的:實際利率的長期下行趨勢暗示,短期實際均衡利率將很有可能保持低于此前商業(yè)擴張周期的正常水平,同時在經濟沒有受到進一步沖擊前提下,長期正常水平與名義聯(lián)邦基金利率很可能會逐步靠攏,但會低于此前數(shù)十年時間的周期性低點。
員工模型認為,更低的長期均衡利率是由更緩慢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導致,而后者是人口增長放緩以及產能增速疲弱的共同結果。其實說白了,這些評論預示著,在12月更新經濟預期時,長期聯(lián)邦基金利率預期中值將再度被下調。
4、與會者同樣指出,更低的長期均衡利率暗示,近零有效利率區(qū)間下限可能會被更為頻繁的出現(xiàn)。因此,除了討論近期可能的加息行動外,美聯(lián)儲官員們還設想了長期情景:如果未來經濟表現(xiàn)不佳,受到了新的沖擊,那美聯(lián)儲可能采取降息行動,把利率降至近零附近。一些與會者指出,出于審慎的目的,美聯(lián)儲應在這種情況下有其它額外工具。
上述第3和第4點,換句話說,就是美聯(lián)儲承認中性利率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低位,且未來將更為頻繁地觸及零利率政策。這也意味著,美聯(lián)儲將使用“額外貨幣政策寬松”。這也意味著,除非美聯(lián)儲想要實施負利率政策(這似乎不太可能),否則他們將不得不退出更多QE措施,這在未來將很常見。
因此,高盛從10月會議紀要中到底扒出了什么?——美國經濟目前的復蘇狀態(tài)并不正常,曾經被視為極端且具試驗性的貨幣政策將會成為新常態(tài)。這可能就是紀要公布后,股市債市黃金原油紛紛反彈,而美元下跌的原因。
【美聯(lián)儲官員講話再度“打臉”,經濟哪里好了?】
美聯(lián)儲“三號人物”、紐約聯(lián)儲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周三的講話告訴了我們?yōu)槭裁疵缆?lián)儲如此堅持加息——加息將傳遞美聯(lián)儲對美國經濟有信心的信號。他表示,美聯(lián)儲不知曉加息對市場的影響,一旦真正開始加息,不會令人非常驚訝;加息將表明美聯(lián)儲對經濟有信心;期待著美聯(lián)儲可以加息的那一天。
知名財經博客Zerohedge就杜德利的評論提出兩個問題,其一,下圖亞特蘭大聯(lián)儲模型顯示,對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長預估呈斷崖式下跌,而標普500指數(shù)卻表現(xiàn)相對樂觀。那么,美聯(lián)儲到底是對什么“經濟”有信心?其二,如果美聯(lián)儲最后沒有加息,它又將如何陳述這一點?
下面我們分別就這兩個問題進行更深一步解讀,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聽聽亞特蘭大聯(lián)儲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昨晚是怎么說的。他在參加“美聯(lián)儲展望”討論會時表示,對于很快脫離零利率感到安心,條件是經濟狀況沒有顯著惡化。
鑒于我對當前狀況的解讀和對前景的判斷,我認為不久之后開始新的政策階段將是合適的。
據(jù)《華爾街日報》周一(11月16日)公布的一項經濟學家調查顯示,杜德利和洛克哈特的公開言論對判斷貨幣政策走向的有用程度名列前茅。但昨晚這兩位頗為重要的聯(lián)儲官員均對美國經濟充滿信心,但這種信心來自何方?宏觀和微觀數(shù)據(jù)暗示的美國經濟都不如人意。
其二,如果美聯(lián)儲最后沒有加息,它又將如何陳述這一點?這話并非空穴來風,自2010年以來,全球每一個曾試圖嘗試加息的發(fā)達國家中,沒有一個能夠安然度過,最終都失敗了?!度A爾街日報》9月中旬的一篇報導是這樣描述的:在全球央行應對金融危機大幅下調利率的七年時間內,一大批發(fā)達國家的央行曾經嘗試再次提高利率,但最終所有的嘗試都被迫放棄。
下圖為嘗試加息失敗的國家,自上而下依次為智利、以色列、瑞典、澳洲、韓國、挪威、新西蘭、加拿大和歐元區(qū):
需要予以警惕的是,當時所有這些國家沒有哪一個不想要傳遞對本國經濟的信心,但平均下來僅持續(xù)數(shù)月之久,最后都被迫調整利率方向。正如此前所述,現(xiàn)在的問題時,如果美聯(lián)儲12月真的如逾90%以上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那樣開啟近10年來的首次加息進程,它如何能做到“獨善其身”,成為唯一成功的央行?這看起來不太可能,或者說是太不現(xiàn)實。美聯(lián)儲最終被迫承認加息是一個“政策錯誤”并回到正途轉向零利率政策或負利率政策,最終推出QE4計劃,都是時間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為加息辯解的理由都已經變得老生常談。甚至連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也冒失的發(fā)問:美聯(lián)儲是否能控制加息給全球經濟帶來的破壞力?
- 最新亮點搶先看 | 2025中國可持續(xù)航空燃料峰會
- 2025第七屆零售銀行領導者年會圓滿落幕,走進蘇州農商銀行研學活動成果豐碩!
- 2025年第16周中國汽車口碑榜:車型排名與市場分析
- 最新議題上線!2025中國系統(tǒng)架構師大會:數(shù)智賦能,架構演進
- 從算力變革到AI生產力創(chuàng)新 首屆酒仙橋論壇丨AIDC創(chuàng)新驅動生產力新變革論壇成功舉辦
- 解碼 | 研華嵌入式核心優(yōu)勢,以Edge Al驅動機器視覺升級
- 數(shù)智賦能·服務煥新 | 第五屆校園服務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 連鎖品牌(校園)生態(tài)發(fā)展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 第四屆國際綠色零碳節(jié)將盛大舉辦,踐行ESG理念,共創(chuàng)可持續(xù)未來
- 第十四屆財經峰會即將啟幕:共探新質生產力,筑就經濟新韌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